理財周報副主編 譚昊
大約一個月前,劉宏開始進入我的視野。
當時正值上半年投資業績出爐,在陽光私募的業績排行榜上,劉宏旗下的幾只產品,半年收益率超過30%,排名非常靠前。
仔細一看,跟普通的二級市場產品不同,那些是定向增發類的產品。
最新數據顯示,運行大半年以來,劉宏掌管的博弘數君的定向增發母基金,2011年7月底的凈值為1.33元,年化收益率為45.18%,在今年這樣的弱市行情中,可以說非常出色。
而且其規模正在穩步增長,總規模已達23億,去年底以來一共參與了20次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
帶著一點點好奇,我撥通了劉宏的電話。
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想到專做一個定向增發的基金品。
劉宏這樣描述參與定向增發的兩大優勢——其一為折扣優勢,定向增發在參與時相比市價會有一個折扣,平均8折。其二為項目優勢。定向增發意味著上市公司融到了新的資金,而這些資金都要投入到新項目,這就使得公司未來的成長性更有保障。
他認為,這個市場具備一定的效率,這也意味著你跟市場過招時很難占到太大便宜。所以,一旦有便宜占,就應該去考慮把握機會。
“定向增發由于買的時候就有折扣,就好比你跟人下象棋,對方讓了一只車,或是一匹馬。你贏的概率當然就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只基金名為定向增發指數型基金,但也不是單純的復制指數,規則設計上有過濾和篩選機制。
從去年基金成立到現在,一共有81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定向增發,而劉宏只參與了其中的20家。
我問,你怎么決定對一家公司的增發,參與還是不參與。
劉宏說了他的“四不投”原則。
第一是周期逆匹配的不投。由于參與定向增發有12個月的鎖定期,如果是周期性公司,在景氣高點就不投。
第二是募資投向不是主營業務的不投。
第三,募集資金拿來做研發的不投。因為研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四,有買方或者賣方研報對上市公司有負面評價的不投。
“除了這四種項目之外,其他項目我們都會參與,當然前提是我們的主基金有足夠的現金參與。”
劉宏介紹,這個“四不投”的篩選機制目前看來效果很好。母基金的收益率是33%,而同期純指數的收益率才5%。
說到下一步規劃,劉宏說,正準備發行一個定向增發的市場中性基金。
他認為,定向增發的收益來自于三部分:第一為折價,第二為項目帶來的成長性,第三為市場波動。
“第三部分市場波動,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有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準備利用股指期貨工具,把這部分對沖掉。”
這樣剩下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收益,確定性就更大了。
這是個有趣的玩法,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