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華斐
7月27日,肖風正式告訴媒體,從28日開始,自己將不再擔任博時基金總經理。他將留任博時基金副董事長,并在新任總經理到崗前代理公司總經理職務。
今年50歲的肖風作為博時基金的總經理已經服務了13年。1998年至今,他參與創建的博時基金一直穩居業內前五。繼2000年嘉實基金總經理變動之后,肖風是近十一年以來,第一個離職的前五大基金公司總經理。
包括肖風在內,2011年已有13位基金公司總經理離職,其余基金經理、市場總監、研究員等人員的變動更是不勝枚舉。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基金經理“私奔潮”相比,許多人干脆離開了資產管理行業,開始嘗試PE、產業基金等領域。
服務了基金業13年的肖風嘗試轉身,此時整個行業也在謀求變化。
高管轉身
一手創辦了博時基金的肖風,在業內看來,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對“有追求的人”而言,在一個類似于職業經理人的職位上做了13年之后,希望能更進一步或是有所改變,是很正常的事情。
“今年正好也是我五十歲,我想作一個選擇,從一線退到二線,最后董事會也同意了。”在7月27日與媒體高管的餐敘會上,肖風明確表態,自己不再想做一線管理者。“我覺得中國的整個基金業,或者是整個企業界也好,一個人做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做了13年,這也是不多的。”肖風說,從創辦一個企業再到把一個企業交出去,他就完整了。
“到60歲退休還有十年工作時間,我想開啟一個不一樣的、新的十年,從而進一步豐富我的人生經歷。”
無獨有偶,和肖風一樣希望有一個“新的十年”的還包括招商基金前總經理成保良。就在1個月前,和肖風同歲,在招商基金服務了9年的成保良宣布離開招商基金,投身對他來說全新的PE領域。在去年,交銀施羅德總經理莫泰山也堅定前往私募擔任總經理。
眾所周知,在公募業內,留給基金公司總經理的上升或轉型的機會并不多。極少數總經理從一個職業管理者變為董事長,或者回到大股東處繼續升職。但對許多如肖風這樣并非大股東派出的基金公司總經理而言,這種途徑幾乎難以實現。
此外,曾在業內討論多年的股權激勵至今尚未實現,雖然正在修訂的《基金法》中有關于這方面內容的修改,但并非毫無阻力,目前也沒有時間表。
肖風表示,股權激勵并不是行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對許多如莫泰山這樣投身私募的業內人士來說,與公募同為資產管理行業,起點、掌握的資源都不如公募的私募很大的一個吸引力或許就在于“給自己干”。
行業之惑
上升空間和股權激勵的問題由來已久,在此之前,并沒有如此多的基金公司總經理離職。越來越讓人看不清方向的行業現狀,或是如此多的大佬集中離開行業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盡管許多新老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均在面對媒體時集體表現出對資產管理行業的看好,但依舊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公募基金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連續數年下滑,在市場中的話語權也逐漸式微。銀行等渠道的收費逐漸上升,各家基金公司不斷擴大投研等團隊的規模,各項成本也在逐漸攀升……
更重要的則是對基金行業發展方向的一種困惑。
監管層對于基金行業的門檻和各項業務的束縛在逐漸減少,譬如,基金的審批通道越來越多,對基金公司開展專戶等業務也給予了很多支持,同時試圖放開很多的渠道促進銷售。在這種監管環境下,公募基金逐漸成為一個各種業務都能做,卻找不到特色的行業。
在基金行業日漸萎縮的情況下,私募、券商的資產管理、銀行理財產品,甚至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都以較快的速度在發展。基金行業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占比在不斷下降。
“在海外,不同類型的資產管理機構,其定位和特色都比較明顯。譬如有些大型公募基金專注于提供一些如指數性產品這樣的工具,或者是做綜合理財服務商。有些私募專注于對沖,有些私募注重研究公司進行長期投資。但在國內,公募既能做私募又能做公募,大型基金公司各種業務都有涉及,但公司、產品以及各業務部門間的同質化卻越來越嚴重。”一位海外歸來的基金公司中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這就導致從公司總經理到具體的業務部門,整個公募基金行業對于自己是否能在日益加劇的競爭環境中獲勝的信心逐漸降低。一些基金公司試圖通過研究對沖產品,或者是自身做基金銷售等新業務來找到公司的發展方向。但飽受投資者質疑、人員流動和渠道壓力的基金行業出路到底在何方,成為越來越讓人困惑的一個話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