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徐皓 王炯業 發自上海
20年后在南開大學化學系84屆研究生同學會上,化學系出身卻以證券投資為職業的劉宏被同學授予了“最大起大落獎”。
但如今看來,那才是一個波段的開始。
盡管劉宏擔任總經理的博弘數君(天津)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弘數君),進入市場已經8個年頭,但劉宏和博弘數君今年才真正受到市場和資金更為廣泛的關注。
數量化理念下的新基金
2010年末,在定向增發類私募產品發行熱潮中,博弘數君發起了名為“增發指數型基金”的產品。這是第一只打著“類指數化”策略發行的定向增發產品,不過,雖然帶著明顯的博弘數君數量化投資背景的“烙印”,但在大量的類型化產品中卻并未引起過多反響。
增發指數型基金(母基金)為有限合伙企業,以指數化方式投資國內定向增發股票;并以信托產品的形式募集子基金認購母基金份額來參與收益分配。
受益于天時地利,在很短的時間內,這只博弘定向增發系列基金就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2011年上半年,在證券市場波動劇烈,非結構化陽光私募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24%的大環境下,博弘數君旗下定向增發指數母基金取得了33.25%的收益率。到目前為止,旗下各只定向增發指數子基金也均為盈利狀態,其中收益率最高的第四期產品,今年以來收益已達到46.18%。
嶄露頭角后,博宏數君開始成為證券業同行關注并研究的對象,已經有私募基金打算效仿開發同類型產品。
賺錢效應也使得投資者簇擁而來。僅二季度,就有14只子基金募集成立,共吸納資金11.52億元。而劉宏表示,7月份還有6只子基金在排期發行,下半年他的“野心”是募資50億元。
由于其獨特的通過信托計劃(子基金)和有限合伙企業(母基金)嵌套的模式運作,博弘數君定向增發指數系列產品規模,正在因子基金源源不斷地募資注入而急速膨脹。
當第三方研究機構紛紛把這只產品的成功歸因于指數化投資時,劉宏卻表示,“我覺得不要過分強調它是只指數基金”。
之所以將基金貼上“指數化”投資的標簽,是因為想要強調博弘參與定向增發的方式和別人是不同的。不過,“指數化”的投資靈感卻是與劉宏和博弘數君的數量化投資背景息息相關。
被業界同行認為“中國為數不多真正做對沖基金的人”,劉宏旗下的若干公司一直專注于以數量化為基礎的研究和投資。在A股市場缺乏對沖工具的早年時期,他與他的公司顯得頗為特別又孤獨。
他是ETF、股指期貨最早的一批套利交易者,而如今則已淡出這些領域的投資。統計套利、市場中性策略,是他目前專注的方向。
定向增發指數基金的初步成功使他更為忙碌,依托此基金的后續產品線開發,以及拷貝版的海外基金都已提上議事日程。
關于個人“對沖基金第一人”
NBD:你是最早做ETF套利的一批人,現在還會做這方面的套利操作嗎?
劉宏:ETF套利早就不做了。最早做的是折溢價交易,但現在這中間空間已經很小,沒辦法覆蓋交易成本。還有是在股改階段做事件性套利,現在也不存在這種機會了。
NBD:你去年曾表示“股指期貨套利的期限可能只能維持1年多”,現在怎么看?
劉宏:股指期貨套利去年的年化收益在20%左右,現在大約在7%~8%,差不多就是資金成本。這個過程是非常快的,說明市場效率很高。
NBD:現在在繼續做期指套利嗎?
劉宏:我已經不做了。現在肯定看不上這個收益率(7%~8%),我已經把資金轉做別的用途。股指期貨套利收益收斂到接近資金成本,這是一種很理想的狀態,這種狀態下會持續有這樣的收益,但再大的收益是不可能了。有一些機構可以專心致志做這塊無風險收益,但我們現在用股指期貨主要做風險管理的工具。
NBD:在當下中國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變革時期,數量化投資是否能適應經濟轉型期的投資,歷史數據會否失真?
劉宏:首先,這對于定向增發基金是有利因素。因為再融資本來就是“事件”因素,而實際上很多產業升級是通過再融資來完成的,這種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好處會體現在定向增發的公司中。
另外,對于程序化交易來說,不可能是一個模型包打天下。模型的背后繞不開基本面的道理,只是我不用去知道這個基本面的道理,而是通過模型對數據的發現,找到相應的股票。
歷史不代表未來,我們只能用比較近期的歷史作為建模和檢驗的工具,會不斷調整變化。數量化建模不是一種靈丹妙藥,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風格,不要迷信它。
NBD: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數量化的投資都以失敗告終。你們如何來規避系統性風險呢?
劉宏:風險管理是投資管理的一部分,我們的交易策略本來就已經考慮到其中的風險——買賣的時機、買賣的品種其實就是一種風險管理,但是風險管理不可能規避所有的風險。
關于產品“怪異的定向增發指數”
NBD:運作定向增發指數型基金之前,你對它有沒有一個期望收益?
劉宏:我們是有預期的。之前測算下來大概一年能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收益率,現在做下來與預期還真差不多。
NBD:能介紹一下你們的定向增發指數嗎?
劉宏:這是一個比較怪異的指數,是我們自己編制的。指數的成分股是目前進行了定向增發并在鎖定期中的上市公司,目前為止有七十多只,各成分股的權重在于其定向增發的市值情況,成分股價格走勢與二級市場一致;另外,定向增發股發行時,股價的折扣將逐日貼現到當期價格中。從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來看,定向增發指數收益在2%左右。
NBD:雖然這只產品叫“指數”基金,但看起來基金的凈值變化與定向增發指數偏離度卻很大。
劉宏:的確是這樣。我覺得不要過分強調它是只指數基金,甚至不要去說這是指數基金。之所以我們提出“指數化”投資,是因為要強調我們投定向增發的方式和別人是不同的:一是我們帶有被動化管理的成分,另一個我們是分散化投資——這使基金帶有指數化投資的影子,確切地說,應該叫做“類指數化”投資。但我們不要求跟蹤誤差最小化,而是通過主動化管理選項目,力求跑贏指數。
NBD:主動化管理中怎么挑選投資標的?
劉宏:我們選項目的“四不”標準現在看起來相當有效。第一,行業周期和持股周期相反的不投資。比如說一個行業現在處于繁榮時期,那么估值一定很高,而定向增發要鎖定12個月,那時候還會不會在高點并不確定,這類公司我們不投資。第二,募集資金投向非主營業務的,不投資。第三,募集資金用于研發的,不投資。投資是件功利的事情,我們不愿意冒這種風險。第四,業內人士、圈內人士有負面評價的,不投資。在這一段時間中,主動化管理起到重大作用。
NBD:那“類指數化”投資如何體現?
劉宏:剛剛過去的半年時間里,我們已經投了19只股票,而后續通過子基金募集,會不斷地有錢投進來,不斷有股票買進來。這個投資組合中,只要有股票上市解禁,我們就賣掉。隨著不斷地賣股票、不斷地買股票,會形成一個動態平衡。我們測算下來,這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可能會導致組合中有五六十只股票。
隨著投資項目個數的增加,組合風險會快速下降,當過了“6只”這個拐點時,風險下降速度就變慢了;當過了“10只”之后,由分散化帶來的風險降低已經無效了,再增加項目只是增加投資額度。
NBD:投資時是否會擇時?
劉宏:我們只是推出這么一個產品,而不去做預判。所以主要是投資者自己去擇時。
NBD:這個產品與其他投資定向增發的私募基金產品有何區別?
劉宏:選項目投資的優點是預期收益可以非常高,項目選好了可以賺好幾倍,但個別項目的風險也比較大。我們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把個別項目的風險化解了,但是預期收益就不可能像他們這么高,只是拿到一個市場的平均收益。
NBD:下一步公司的發展怎么規劃?
劉宏:圍繞定向增發指數基金,我們計劃了一系列的產品線。目前發行的是有風險敞口的基金,接下來推出的B類產品,將是用股指期貨將市場波動的因素對沖掉,做成純絕對收益的產品。接下來還準備做C類、D類產品,分別對應目前的A、B類的模式,只是采用開放式基金的形式。另外,計劃中還有E類產品,是準備做成海外上市的定向增發指數ETF。
NBD:公司有向海外發展的計劃?
劉宏:是的。未來我們還打算做境外的PIPE基金(投資已上市公司的私人股權基金),在開曼群島注冊,境外募集資金,境外交易。這個基金與我們目前在國內做的定向增發模式相似,但是在全球市場范圍內投資。
關于市場一年內有望突破5000點
NBD:你對于A股市場未來的走勢怎么看?
劉宏:我個人的觀點是非常樂觀的。首先市場目前整體估值非常低;其次,我對政策制定者仍充分信任;另外,我認為中國經濟本身不存在很大問題,房地產市場也不存在泡沫,所以我對于未來市場非常看好,一年內很可能會突破5000點。
NBD:你對行業的選擇有沒有偏好?
劉宏:沒有偏好的行業,但我有不偏好的行業,比如房地產行業,還有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也就是說,政策打壓的行業,我不太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