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楚
“我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18個億后,確實感覺有點玩不轉!”這是一位知名私募基金公司老總私下里發出的感慨。
2007年,這位私募人士業績居業內前十名。一朝成名天下知,新發產品和老私募基金產品的凈申購,使得該基金的資產規模陡然增大,但業績再也沒有進入前十名,甚至業績還明顯落后于業內平均水平。
不惟如是,隨著私募基金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一批曾經馳名的私募已經走入了這樣一個怪圈:業績領先——掙得大名——狂發產品——規模擴大——業績下降——飽受質疑。
城頭變幻大王旗!私募基金的業績龍虎榜同樣難逃公募基金的魔咒——很少有人成為常勝將軍!如何處理好規模與業績的關系,成為橫亙在年輕的私募基金面前的一道長城。
規模業績難兩全
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目前管理資產規模超過30億元的陽光私募基金有11家,管理資產規模488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520家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私募證券基金產品達1593只,總規模達1420億元。不少前幾年規模僅有幾千萬或者1個億左右的私募基金,一旦業績某一時段表現出色,便受到投資者的瘋狂追捧,規模短時間暴增幾倍甚至幾十倍,致使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增長到目前10個億左右。
以明星私募基金經理常士杉掌管的世通資產為例。去年之前,常士杉在私募基金界還沒什么名氣,他管理的世通1期以96.16%的年度收益奪得2010年年度私募冠軍,一舉成名。常士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信心十足地表示:2011年公司的產品會更多,管理資金規模也會更大。“現在有5個信托產品即將推出,我的資金規模肯定進入行業第一梯隊。”他認為,私募基金“第一梯隊的標準起碼應該是50億元。”目前世通資產管理了6只信托產品,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與去年不可同日而語。
但若論業績,常士杉的底氣就不那么足了。去年的“私募一哥”常士杉掌舵的6只產品,今年上半年全部虧損,其中陜國投·世通5期竟然虧損了22.02%。如今的常士杉早已沒有了昔日的意氣風發,他只是淡淡地稱:為了集中精力做好現有的6只產品,未來三年將不再發新產品。
另一個明星私募基金經理羅偉廣,如今也變得比較低調了。2009年他的基金曾創造了一個192.57%年收益的奇跡,但今年上半年,旗下的26只產品集體虧損,19只產品虧損超過20%。
從容投資的呂俊、尚雅的石波、尚誠資產的肖華、理成資產的程義全等昔日的明星私募基金經理,今年上半年悉數遭遇“滑鐵盧”,業績普遍出現虧損,也讓持有人大跌眼鏡。
在私募基金界,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是:當一位私募基金經理業績優良時,短時間內就會備受市場推崇,媒體對其贊揚報道也鋪天蓋地,令其一炮走紅,然后該私募基金經理就會加速發行新產品,其管理的資產規模迅速擴大。可惜的是,在私募基金迅速成長后,業績往往不能比翼齊飛,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引來市場廣泛質疑。
私募基金規模膨脹業績縮水,這就是不少私募基金經理遭遇的魔咒。
流動性是最大難題
昔日在中小股票上以“快、準、狠”的兇悍手法獲取暴利的私募基金經理們,一旦管理的資產規模增大,他們曾經屢試不爽的投資手法便不再靈驗,這些人士喜歡買賣的小股票出現了“買不進、賣不出”,這立刻成為他們要面對的頭號難題。
盡管基金規模變大和業績變差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但不少私募基金經理坦承:規模變大確實給提升業績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規模擴張意味著私募基金原來的操作手法和投資理念都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如果完成不了這一嬗變的過程,私募基金經理難免會遭遇到“滑鐵盧”。
廣東斯達克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黎仕禹便是草根派私募的代表,黎仕禹成立陽光私募之前主要是做一些代客理財,資金量一般也就是幾百萬左右,黎仕禹習慣于在一些小股票上全倉進行波段操作,這位交易感極強的私募基金經理如今面臨的問題是:掌管的資金量大了以后,一些成交量不大的小股票便會“進出比較難”,一旦買入量大了,很容易被主力資金發現,遭到對手盤的“絞殺”。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場中,中小盤股票跌跌不休,成交萎靡,有時候即使非常看好一只小盤股,很小的買入量也許會將這只股票推至漲停,很少的賣出量也會將股票拉至跌停板的位置,極不利于私募基金經理的操作。
深圳一位掌管10個億左右的私募基金老總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以前資金量小時,可以隨時根據市場行情完全空倉或滿倉,而資金量變大之后,基本上不能絕對地空倉了。以前可以在小盤股上進行集中持股,比如買入5000萬的資金量,但現在就不敢在單只小盤股上買入太多。
廣東達融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國平表示,隨著規模的擴大,私募基金確實需要在投資理念上有很大改進,尤其是要引入資產配置的觀念。規模小的時候,私募基金可以進行自下而上的個股精選,規模大了后,就必須講究資產配置,更加重視行業和板塊的投資機會,甚至進行指數化的配置。
更加重視左側交易
中睿合銀的總經理劉睿此前以高頻交易著稱,但在管理的資產規模擴大以后,劉睿的換手率明顯下降。同時,為了應對公司管理規模擴大帶來的挑戰,中睿合銀加強了數量化投資的操作,適當利用杠桿。在加強控制交易風險的同時,努力提高收益率;并擴充投研隊伍,強調對短期趨勢的判斷。從2008年至今,中睿合銀躲過了A股市場95%的單日大跌。此外,中睿合銀堅持用自由資金進行股指期貨交易對沖風險,在主要采用T+1交易的模式下,取得了超過100%的收益。
澤熙投資的總經理徐翔出身于寧波漲停板敢死隊,但在進入陽光私募界后,徐翔為了應對規模變大帶來的挑戰,也作了很多改進。澤熙投資相關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澤熙投資從去年8月開始就暫停了旗下所有產品的申購,目前的資產規模主要來自于產品凈值的增長。同時,澤熙投資在投資過程中會更注重一些行業的配置,力爭配置一些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景氣度比較高的行業。在持股周期上,澤熙投資也會有所區分,有長有短。對于業績穩定持續增長的好公司會持有半年甚至一年以上。
吳國平表示,規模擴大會更加重視股票的安全邊際,將股票的流動性作為考量投資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看好某一行業,會多買幾只同行業的股票,而不是像以前集中持有某一個股票,從而賺取某個板塊的平均收益。“我現在更多地會考慮中大盤股票,其實中大盤也會有行情,比如有色股就很活躍。”吳國平表示。
黎仕禹表示,管理的資產規模擴大以后,會更加重視對市場的預判,出貨力爭在股票的上漲階段,奉行左側交易而不是右側交易,也就是進行逆向投資而不是類似于散戶的追漲殺跌。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的總經理表示,以前私募基金資金量小的時候,會比較傾向于小股票投資,類似于莊家炒作的模式,進行籌碼鎖定,追求短平快和精準狠,而資產管理規模擴大后,私募基金不得不講究資產配置,更加重視價值投資和中長線投資,同時重視投研團隊的培養,強調對宏觀趨勢的把握和政策導向的研判,注意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