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血流成河”的小盤股終于迎來緩沖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近日券商與私募開始逐漸調整對小盤股的看法,而近兩周以來,中小板綜指與創業板綜指也齊齊跑贏大盤。
6月中旬,第一創業推出了“小股票服務中心”,以總市值在50億元或凈利潤5000萬以上的小股票為研究重點,從中選出核心股票池,并推薦給客戶。該項業務的發起者——第一創業經紀業務部總經理徐向華向記者闡述了看好小盤股的理由:“有必要反思小股票的價值。”在他看來小股票并不能一棍子打死,“可能90%的創業板公司面臨退市,但把握剩下10%還是可行的,因此中小市值股票是否就此不行,仍需探討。”
“相對于大股票,小股票的前途更倚重股票市場。大股票在全球市場中,都出現了股東落空現象,交易商喜歡在其身上做價差交易,但這種模式不一定適應國內投資需求。”他同時表示,聯系上半年小股票的下跌,“股民受傷較重,重新讓市場關注這個領域也很有必要。”
無獨有偶,在第一創業創立“小股票服務中心”后,和聚投資也發布了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該報告認為小盤股有跌出來的機會。
和聚投資認為,“隨著風險的釋放,現在就斷言小盤股已經觸及底部,似乎很武斷,但是對小盤股的悲觀看法已經大為緩解。”
私募轉變態度的原因來自資金面的擔憂和對業績的樂觀情緒,“基于目前仍然以存量資金為主導,大盤股群體上漲仍然欠缺資金支持,適時選擇小盤股進攻依然是我們首選。年初以來小盤股下跌主要原因是業績增速低于預期,隨著中報陸續公布,估值合理、增長確定、中報業績超預期的小盤股將具有非常高的投資機會。”
就在券商與私募興起變向苗頭的同時,市場似乎給予了一定支撐。在步入7月以后,大盤分時圖上黃白線分離現象越來越明顯。7月7日收盤,上證指數跌16.21點,跌幅0.58%,深成指也以報跌收盤。而中小板綜指與創業板綜指則“萬叢綠中一點紅”,紛紛以上漲收盤。
相對中小板和創業板,滬深指數則顯出疲態。上證指數日K線自6月20日反彈開始以來,已經持續數日向60日均線發起攻擊,但效果甚微,7月7日僅輕微刺穿均線后便又回落,成交量未見放大。而中小板、創業板綜指早在7月4日,便以大陽線對60日均線進行了突破,成交量持續放大。
風向是否已經悄然轉變?中小板、創業板成功站上60日均線是否意味著中級反彈的到來?廣東達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對此表示認可,“中小市值股票的表現屬于超跌反彈,對資金來說已出現做差價的價值。近期部分外盤也創出了新高,國內醞釀中級行情可期,而行情應該是全面性的,因為中小板、創業板經常充當大盤的先行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