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涂艷 ○編輯 張亦文 王誠誠
在低風險產品的戰場上,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正因“收益率”不敵同類券商或銀行理財產品而陷入銷售困局。記者統計發現,上半年貨基、債基募集份額和后兩者相比明顯偏少,在固定收益份額的爭搶中,基金公司明顯落于下風。
貨基難敵集合理財
作為低風險和高流動性的典范,貨幣市場基金一貫被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作為現金管理工具。而在基金、券商、銀行和信托公司多股勢力的角逐中,貨幣基金作為傳統現金管理型工具的龍頭地位早已遭遇挑戰。
據銀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75只貨幣市場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僅3.13%。而該收益率與券商集合理財中的同類貨幣型產品相差最高近1%。
據統計,包括AB兩類共75只貨幣市場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3.13%,其中表現最好的華夏現金增利7日年化收益率為3.93%,而表現最差的益民貨幣則僅達1.62%,不及最優者一半。
追求安全性和流動性是現金管理類根據的首要目標。然而,在流動性同樣達到T+1的前提下,國泰君安旗下“君得利”1號今年以來7日年化收益率為4.12%,既遠高于貨基平均表現,也略勝基金中3.93%的最好表現。
或許正是基于收益率的分化,市場資金日漸偏好貨基之外的其他現金管理類產品。據了解,君得利1號及2號在6月初時總規模達100億元,其中不限規模上限的2號年內募集規模超過40億元。然而,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成立的貨幣市場基金發現,包括國聯安、浦銀安盛和信誠3只貨幣基金(AB算作一只)分別只募集了28億元、38億元和30億元。
但是業內人士分析,券商集合產品較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偏高其實“另有隱情”。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解釋稱,“證監會規定貨基僅能投資現金、存款、債券和央票等貨幣市場工具,然而券商集合產品有些可以進行新股申購。”
債基輸給銀行理財
在銀行動輒6%甚至更高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面前,債券基金吸引力大減。這也直接決定了在固定收益份額的爭搶中,基金公司落于下風。
據了解,隨著資金利率的快速提高,銀行紛紛給自己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加碼。近日,工行發行一款“工銀財富”資產組合投資型產品(40天)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5%,北京銀行近期發售的一款359天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7.5%。
除此之外,在月末銀行攬儲的巨大壓力下,超短期、超高收益率的“應急”型理財產品也非常誘人。據了解,建行上海分行正在發行一款6天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2%-5.8%。招行一款從6月25-27日的3天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達到了5.0%,是同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的12.5倍。
然而,據銀河證券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22日,一級債基平均虧損1.33%,二級債基平均虧損1.79%。雖然大幅跑贏偏股型基金,但在穩健、流動性高、收益率不菲的理財產品競爭中,債券基金表現明顯落后。
據財匯數據,今年6月以來,除博時裕祥分級和萬家添利分級募集規模分別達40億元和26億元之外,其余普通債券型基金募集均較慘淡。其中,匯添富和建信兩只產品募集資金均不超過10億元,而易方達安心回報債券也僅募集了18億元。
“雖然近年來債券基金年化收益都在6%以上,但目前受到市場影響,債券市場的收益并不確定。而銀行理財產品幾乎都能達到最終的預期收益率水平,故投資者擇優選擇。”建行一位理財顧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