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迪
我們從市場中現存的“僵尸基金”中,找到其中的幾只代表,具體分析它們究竟是如何變成的“僵尸基金”。這種分析雖然無法幫助這些基金擺脫困境,卻可以供后來者反思和引以為戒。
萬家雙引擎:熊市首發規模偏小,頻頻變更基金經理
萬家雙引擎似乎是一只始終在清盤邊緣徘徊的基金。這只基金成立于2008年6月,正值上一輪熊市的中期。因此,該基金的首發規模偏小,僅3.54億份,其中不乏幫忙資金。至2008年9月末的報告期,該基金被贖回2.14億份,僅剩1.4億份。
此后,該基金兩次變更基金經理,先后由歐慶鈴、鞠英利直至變更為目前的吳印,由一位1982年出生的29歲的基金經理執掌。可見,由于規模持續縮水,萬家基金管理公司對這只產品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
寶盈中證:基金品牌認可度低,生不逢時遭遇贖回
寶盈中證100指數基金是一只指數基金產品,誕生于2010年2月。而當時,寶盈基金的多只產品業績排名靠后,品牌的市場認可度非常低。因此,該基金首發規模非常低,僅2.81億份,且大部分為幫忙資金。
該基金成立之后,恰逢市場展開一波調整,該基金又是指數基金,凈值損失較大,一度虧損超過20%。盡管此后市場展開反彈,但基金份額已經贖回大半,成為“僵尸基金”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指數基金需要投資100只樣本股,而目前規模在已經縮水至5000萬元附近,其持續運作難度已經很大。
天弘永定:扣除幫忙資金,有效發行規模不足1億
天弘永定價值成長基金成立于2008年12月初,在發行時候的首發規模為2.91億,但這個基金基本是靠幫忙資金撐起來的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末,其規模僅剩8435.15萬份,贖回了2.07億份,直接邁入了“僵尸基金”的行列。此后,該基金份額雖然在2009年三季度行情上漲階段出現一定申購,但隨著行情重歸低迷,份額重新縮水,到今年一季度再次不足7000萬份。
申萬菱信盛利強化:7年業績差強人意,份額持續縮水
申萬菱信盛利強化基金是一只老產品,成立于2004年11月,當時首發規模達到6.9億份,雖然整體規模不大,但距離“僵尸基金”還比較遠。但7年來,該基金業績比較平淡,尤其是在06、07年兩年牛市期間,該基金由于倉位限制,整體收益水平遠不及大盤。但此后,在市場調整階段,該基金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2008年以來凈值幾乎沒有太多變化。也許是業績表現過于平淡,該基金7年來被持續贖回,終于演變成了一只“僵尸基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