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蔡曉銘
“清盤”成為2011年中國私募基金的關鍵詞之一。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步入清盤境地的陽光私募產品已達11只,其中5月份就清盤6只——這意味著行情的持續低迷之下,私募基金清盤的速度正在加快。
對于私募基金的清盤,若未加詳細觀察,多會以為其清盤的原因都是業績過差,單位凈值過低,以至于觸碰止損線而清盤。但記者發現,今年以來遭遇清盤的非結構化陽光私募中,9只產品凈值在0.9元以上,其中5只產品凈值甚至超過1元,這與人們初看“清盤”一詞時的想象差距甚大。
記者了解到,非結構化陽光私募的止損線一般在0.7或0.8元左右,當信托觸及20%至30%的虧損額時,投資者有權提出清盤。而從清盤產品的凈值表現來看,大部分離清盤紅線仍有很大差距,并非低于止損線而遭強制清盤。而從已有數據觀察,信托產品存續期滿、信托產品規模過小導致產品清盤出現的概率更大。
審視清盤原因
據統計,今年以來清盤的陽光私募產品分別為北京信托的愛康1號,山東信托的夢想8號、深藍1號、以太3號、寶華1號,外貿信托的永圣慧遠、新泉1期,新華信托的同威一號,國民信托的弘酬2期,西安信托的鼎弘義1期,中融信托的屹立東方一期等。(見表)
從清盤原因來看,既有業績不佳而清盤的山東信托·深藍1號,因虧損幅度接近40%而清盤;亦有李馳所管理的“同威1號”則是因為產品期限屆滿,清盤時該只產品單位凈值為1.0288元。
據了解,更多的私募清盤則出于規模的原因,如“鼎弘義1期”則是由于規模過小,客戶陸續贖回,管理人主動清盤。
因規模過小而清盤的另外一種形式是以重組更名的方式被其他私募機構納入旗下,如山東信托·新東風成長和北京信托·愛康1號便是如此。
私募“盈利紅線”
為何會出現私募基金因產品規模較小,難以承擔相關費用,而情愿清盤或被重組兼并的情況?在市場化的機制下,私募基金存在的“盈利紅線”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
廣州一家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黎先生告訴記者:經營一家陽光私募的成本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信托費用。信托費用通常為資金規模的1%,以一個5000萬的產品為例,這部分支出理論上是50萬。但也有信托公司在產品規模過小的情況下不接受1%的比例,而提出收取固定費用100-200萬元。第二部分是私募基金自身的經營管理費用,研究員的薪酬、調研費用都不是小數。同時,私募基金要是以絕對收益為考量標準,如果虧損或者盈利水平過低,是無法做到覆蓋上述成本的。
仍以5000萬的產品為例,如果一年的盈利為10%,絕對收益為500萬,提取其中的20%,僅為100萬,這樣的情況下,私募基金要做到盈虧平衡也并不容易。
公募為何不清盤
相對于不少私募基金出于產品規模、業績較差等因素選擇清盤而言,公募基金仍選擇“死守”的方式,這使得公募基金目前仍未出現清盤的案例,而是多出了數量不小的“僵尸基金”。
“公募基金即使規模小,但其生存模式不是基于絕對收益,而是靠提取管理費,這種模式下當然會導致大家選擇不清盤。并且,公募基金在成本方面的壓力并沒有私募那么強烈!鄙钲谀彻蓟鹗袌霭l展部的劉女士表示,公募基金不愿意清盤還有“面子”方面的因素,沒有誰愿意成為第一家清盤的公司。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私募基金清盤的浪潮下,從管理效率分析,一些規模小、業績不佳的私募選擇清盤,這事實上剔除了私募基金中效率低下的產品,行業整體素質得以提升,對投資者也更為有利。而同樣經市場選擇后,規模過小的公募基金選擇死守,反而是保留了效率低下的產品,這種行為實際上是對市場化機制的一種人為扭曲,并不利于行業的中長期發展。
表:2011年部分清盤的非結構化陽光私募(截至5月31日)
產品名稱 | 成立日期 | 清盤日期 | 投資顧問 | 清盤凈值 |
山東信托·新東風成長 | 2008-9-12 | 2011-1-12 | 沃園投資 | 0.9571 |
外貿信托·永圣慧遠 | 2009-12-11 | 2011-1-14 | 永圣慧遠 | 1.164 |
山東信托·夢想8號 | 2009-6-29 | 2011-3-4 | \ | 0.952 |
新華信托·同威1號 | 2008-3-26 | 2011-3-26 | 同威資產 | 1.0288 |
山東信托·深藍1號 | 2009-11-13 | 2011-4-13 | 好望角 | 0.6107 |
山東信托·以太3號 | 2009-5-12 | 2011-5-11 | 青島以太 | 1.0299 |
山東信托·寶華1號 | 2009-5-12 | 2011-5-11 | 寶華投資 | 1.0448 |
西安信托·鼎弘義1期 | 2010-9-7 | 2011-5-20 | 鼎弘義 | 100.72 |
北京信托·愛康1號 | 2010-1-28 | 2011-5-23 | 愛康創業 | 0.9493 |
中融·屹立東方一期 | 2009-3-27 | 2011-5-27 | 屹立資產 | 99.59 |
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