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 賈華斐
在北京大學的一個講座上,一位金融系學生苦惱地向主講人表示,他收到了一份私募基金的OFFER,“但據說,如果一開始去了公募,將來還有機會去私募,而如果一開始就去了私募,將來就很難有機會再去公募。”
當前,公募基金在招人時依舊有著一定的門檻要求,尤其是監管部門對基金經理等人員的任職背景和年限提出了一定要求。也就是說,在將來跳槽之際,上述這位畢業生在公募機構的工作經驗將受到大多數新職位的認可,而其在私募基金的經驗則有可能被輕視。
與公募、券商、銀行等機構的人才爭奪戰已經開始,私募機構卻并不占優勢。越來越多的私募掌舵人在與交流時透露,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整個陽光私募發展的大問題。
人才饑渴
從2009年以來,私募基金行業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Wind資訊數據顯示,僅在2010年,國內共發行非結構化的陽光私募產品721只,而截至上周末,2011年上半年已經發行了390只私募產品。而同期發行的公募基金產品卻僅分別為154只和108只。假設公募基金經理和私募基金經理掌管基金的平均產品數量是一樣的,按照2010年的發行速度計算,私募行業所需要的基金經理是公募的4.7倍。
實際缺口可能沒有這么大。從目前的統計數據看,國內的陽光私募基金經理人均掌管的產品數遠高于公募基金經理。此外,公募基金中的產品設計、渠道發行、市場維護、會計稽查、研究、特定資產管理等部門和崗位都需要配備大量的人才,而對于早期的陽光私募而言,業務部門和流程較為簡單,一人多職的情況也普遍存在。管理一只產品所需要的團隊遠比公募基金要精簡得多。
然而,相比依賴規模賺取管理費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收入主要是絕對正收益的分成,業績是立身之本。因此,對于核心的投研團隊,私募和公募同樣重視,也是人才爭奪戰的主要戰場。
“最開始做私募那會兒,公司就幾個人,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往往就能支撐公司了!币患逸^大規模的陽光私募掌舵人在與記者交流時感慨,“現在不行了,規模大了之后,需要投資的股票數量也在增加,我們去年已經招了不少研究員了,但還是不夠用!
產品數量急劇增加,規模做大后對深度研究的追求……多個因素影響下,私募行業的人才饑渴愈演愈烈。
四處挖角
陽光私募掌舵人的“來源”可謂多種多樣,其中,由公募明星基金經理掌管的私募雖然未必占據陽光私募的主要群體,但因其“名氣”帶動,這批私募的規模、團隊建設、知名度等方面都十分引人注目。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雖然目前公募基金經理的變動依舊頻繁,但不少業內人士都感覺,大牌基金經理“私奔”的高峰時期已經過去。
“很多公募現在學乖了,不再大力推動基金經理的個人品牌,開始重視整體包裝!币晃弧肮D私”人士表示,專戶業務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挽留了一批傾向于做私募的基金經理。“照樣享受高業績的提成,又不用負擔自己創業的各種風險,對很多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不少私募表示,與公募基金經理這樣的管理人相比,目前陽光私募最缺乏的是研究型人才!靶袠I配置需要,而且自己的研究員培養之后也可以管產品,業績未必就差,比挖公募的成本還要低一些!鄙鲜鋈耸拷榻B。
基金研究員、券商研究員等職位成為私募青睞的對象,但大多數私募在薪酬和平臺上,競爭力都處于劣勢。因此,不少私募開始參與校園招聘,自己培養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