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高企成本上升、業績下滑無成可提、凈值瀕臨清盤線……在A股市場持續下跌的背景下,依靠提取業績報酬為生的陽光私募大感日子不好過,甚至有小私募人士感嘆“再無行情就沒飯吃”,陽光私募熊市行路難。
證券時報記者 海秦
近期十分不給力的A股市場,讓眾多規模不大的中小陽光私募面臨“再無行情就沒飯吃”的窘境,不少陽光私募結構化產品瀕臨清盤線,而非結構化的陽光私募也因虧損而壓力重重。除了行情不給力以外,幾百萬的信托賬戶費、難以鋪開的渠道,這些原本就存在的行業難題愈加突出。
事關公司生死存亡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今年以來僅一成多私募實現正收益,虧損在10%以內的產品達54.62%,虧損在10%以上的產品也多達三成。陽光私募結構化產品虧損嚴重、遭遇清盤的傳聞不絕于耳。
最近一個多月連續下跌的A股市場,對于陽光私募基金是巨大的打擊。因為即使是最牛的私募基金經理,也需要靠天吃飯,因此不少私募人士日子難過。
“客戶要求贖回的很多,我們公司已經快扛不住了。”上海一家小型陽光私募基金投資經理告訴記者,據他表示,他們重倉股的表現,將直接決定公司的存或亡。“這個公司基本面雖然不錯,但可惜行業現在不景氣。其實長期持有幾年也不成問題,但恐怕我們公司等不了那么久。”
對于陽光私募結構化的產品就更慘。一旦清盤,陽光私募將不復存在。“對公募基金來說,即便行情不好還能旱澇保收,公募可以養得起一對多的虧損。但我們只要虧損,壓力非常大,公司的存亡都有問題。”上述投資經理說。
不堪忍受昂貴賬戶費
“我們公司人手較少,沒什么成本,其實只要有5個億規模就能盈虧平衡,但依然很難。”上海一家“迷你”陽光私募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顯然,該公司目前離這個分水嶺仍很遠。“想發產品擴大規模很難,一個賬戶就要好幾百萬。”
困擾公募基金的渠道問題,也成為陽光私募發展的一個軟肋。上海一家陽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陽光私募發產品的主要渠道是信托公司,但信托平臺交易的不穩定影響交易、部分信托公司內部做事拖沓,不少人不懂證券,跟銀行渠道相比具有天然劣勢。“總之,行情不好,原先存在的所有問題,都可能成為壓倒陽光私募的一根稻草。”
不過,也有私募人士表示,對于大的陽光私募來說渠道不成問題,小私募雖然沒法通過銀行賣,但具有低成本優勢,幾個億就可以活得挺好。但關鍵還是行情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