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星石投資總裁楊玲女士
策劃人語
經過2007年和2008年的牛熊市洗禮,我國的陽光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已形成了全產業鏈的眾多優秀私募基金公司,成為了資本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力量。短短幾年時間,陽光私募基金的產品發行數量已接近1200多只,資產管理規模超過千億元。
作為老牌私募,星石投資以鮮明的絕對回報風格,獨樹一幟的絕對回報理念成為國內最具知名度的陽光私募之一。星石投資目前管理22只私募信托,是國內管理私募產品最多的公司之一;同時,星石投資還進入了國內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私募“白名單”,擔任了10只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是銀行首選的私募合作伙伴。
經過多年的摸索與磨礪,陽光私募在市場和投資者的逐漸認可中,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有數據顯示,2010年陽光私募基金又一次實現了跨躍,產品發行數量已接近1200只,總規模超過了千億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不過,相對于體量龐大的公募基金,即便是已經發展到目前如此規模的私募群體,卻依然顯得非常弱小并略顯神秘。在今年以來市場遭遇劇烈震蕩、投資者普遍迷失方向的情況下,陽光私募們此時如何看待眼下的市況?陽光私募的操作策略與投資思路又是怎樣的?帶著這一連串市場和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著名陽光私募——北京市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楊玲女士。
記者:星石投資算得上當今我國陽光私募中的重要力量,而且據我了解,公司的投研力量也非常強大。請問,星石投資如何判斷目前的市場?有什么投資心得可與業界和市場分享?
楊玲:近期股票市場表現比較一般,從3月份以來,整體出現了10%~15%左右的跌幅,其中中小板股票則更為嚴重,出現了15%~20%左右的跌幅。這主要是市場各方對于目前經濟增長放緩趨勢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擔憂。另外,從資金面來看,為了嚴控通貨膨脹,我國也正在脫離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也導致了這波調整行情。對于我們來說,由于公司投資目標是追求“絕對回報”,只把握確定性強的機會,因此,我們已經在市場調整之前保持了較低倉位,基本完全規避了本次下跌風險。
我們的重要心得就是,做好扎實的投資研究工作,埋頭苦干,在受到外界信息干擾的時候,最應該做的是根據最新各種數據和調研結果回顧自己的前期策略是否準確,如果沒有發生較大變化,那么就堅定地執行。
記者:作為市場上老牌陽光私募,星石投資已經進入國內五大國有銀行的私募“白名單”,擔任了10只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請問星石投資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楊玲:感謝您的關注。星石投資取得投資者、評級機構的認可,主要因為星石產品的絕對回報風格鮮明。所謂絕對回報,很多人想到的只是“收益”,我們想的更多的是“風險控制下的收益”。因為陽光私募的最低資金門檻是100萬元~300萬元,對于高端個人客戶以及銀行這樣的機構客戶來講,同樣10%的虧損對他們就意味著比別人更大的資金損失。而資金投入低的客戶則更喜歡冒險,對于收益在100%以下的產品興趣不大。從這個意義上看,對高端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來說,不是他們不愿意選擇100%收益的產品,而是不愿意同時承擔100%的風險,因此他們的原則往往是“保值第一,增值第二”。我們恰恰是看準了這個市場定位,給他們提供了“風險控制下的收益”的產品。公司產品自成立以來,無論市場牛熊,全部取得正回報。即使是在2008年指數下跌超過60%的情況下,星石產品依舊取得了4%的正回報。
記者:業內都知道,星石的產品風格是追求絕對回報,公司的口號也是“專注絕對回報”,請問星石投資的“絕對回報”究竟體現在哪些地方?
楊玲:很多人認為絕對回報就是固定收益,大家都來問,你們每年的收益率是多少?其實追求絕對回報和追求相對回報一樣,都是一種投資風格。具體體現在投資目標上。追求相對回報就是看跑贏指數多少,不管具體收益情況,這樣在大盤漲的時候,這種類型的產品會給大家很高的回報,但在大盤跌的時候,損失也可能是驚人的。但追求絕對回報的投資目標則要明確的多,就是看是否能掙錢,掙錢的概率有多大。以星石產品為例,自從成立以來年年正收益,如果你的投資周期僅為6個月,掙錢的概率也高達91%。當然,如果你的投資周期在18個月的話,則收益情況更為理想,從過往的歷史數據看,在10%~30%之間。
記者:聽起來確實不錯。但我想進一步請教,為什么你要特別提到18個月這個投資周期呢?
楊玲: 因為我們曾經對過往的數據進行過研究,中國股市每18個月必然有一次大機會,或者有兩次小機會,所以我們的投資者在買入時,也會提示他最好有這么一個投資期限的安排,才有更大機會獲得理想收益。
記者:星石投資的收益確實比較平穩。在經歷了中國股市6124點到1664點的歷史性暴跌后,你們用成績單告訴投資者,星石規避了市場當中幾乎全部的風險,星石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楊玲:我覺得我們公司的體系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公司建立了嚴格的風控制度和兩套獨立的投資、風控體系。投委會主要是由基金經理組成,當然,我也是成員之一,但我不太參與具體投資工作,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主要是負責監督投資是否按照公司制定的風控原則進行。我們的基金經理還是有足夠的投資自由度的,風控委不會有太多干涉,但我們事后的風險指標監控是非常嚴格的,要求基金經理不但要追求更好的收益,而且不能突破下行風險線,否則直接考核降級。從事后來看,這套制度還是很成功的,我們公司成立的第一只產品正好是在2007年的高點上,很多人那時候買的股票到現在還沒有解套,而我們的產品目前的收益在57%多一點,可以說是遠遠超過了指數和很多同期產品。
記者:星石投資的管理團隊全部來自公募基金,事實上,在目前的基金行業,有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經理轉身投入于私募。就個人事業發展而言,私募的吸引力在哪里?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玲:其實私募只是資產管理行業一個分支而已,由于陽光化的私募剛剛興起,因此看上去發展比較快而已。就個人而言,一個新興的行業必然會有著許多跳躍式的機會,這種機會也許是一輩子也遇不上幾次的,當然會吸引許多人才流動,這就像早年間的證券行業,也吸引了許多銀行界的資深人才前往。不過,這種流動絕不會動搖原有成熟行業的良好發展。
目前在我國國情下,公募和私募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制度安排。公募公司全部是由機構(主要是金融機構)發起,而私募主要是由專業人士發起,這種機制安排,更有利于發揮專業人士的積極性和提高核心人員的穩定性。當然,優勢和劣勢也是相對應的,因為私募一般都是私人發起的公司,所以成立時間短的私募公司,除了需要證明自己業績外,還要受到更多的公司運營穩定的觀察。
記者:陽光私募已經跨入千億元門檻,你怎樣評價目前的私募發展現狀?陽光私募的黃金時代何時會到來?
楊玲:遠遠沒有。目前陽光私募發展很快,據統計已經有1200億元到1400億元的規模,未來還會以更快的速度開展。但投資者或者有些私募自身對絕對回報的認識也不是很明確,大家還是習慣性地用跑贏指數多少個點來衡量業績的好壞。好在目前評級機構在這方面有著超前的意識,晨星在報告里就曾經提到,“與其去追求可能得不到的高收益,不如去獲得確定性強的中低收益”。因此,我們所有滿三年的產品都獲得了晨星五星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