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木子
經過前一輪甩賣殺跌之后,大部分已經降低了倉位的陽光私募正靜待“右側交易”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從深滬多家陽光私募了解到,“接近底部”或者“逐步確認底部”的觀點成為主流,盡管不乏八成以上的持倉者,但相當大部分陽光私募的倉位維持在五成左右。
“底部還需要確認,但底部區域已經可以確定,我們目前的倉位很低,騰出空間等待確定的‘右側交易’機會。”深圳一家新銳陽光私募人士透露,要想取得好的業績,他們還是看好創業板和中小板中的高成長股。“高成長性還是只有從小股票中挖掘,創業板雖然有泡沫,但關鍵是挑選,大浪淘沙之后肯定會有真金涌現。”
對于“底部”,上海一家陽光私募人士顯得更加確定。“底部不可能是一個時點,而是一個過程,盡管我們會把大部分的加倉空間留在確定的‘右側’,但由于對后市比較有信心,最近我們已經小幅加倉,著重尋找個股機會。”
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近期凈值損失較多,但陽光私募的絕對收益能力應比一對多略勝一籌。“陽光私募早進入市場多年,經驗更豐富,而且一些公募基金的專戶產品仍未擺脫公募思維,投資理念不清晰。”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有完整業績數據的720只陽光私募中,91只陽光私募取得正收益,國投瑞僖穩健收益、中融·利升1期、重慶國投·金中和西鼎分別以15.89%、15.77%和14.62%的收益率排名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