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楚
在一般人的眼里,基金經理的典型成長路徑是:名校理工科本科、金融學碩士,然后到一家基金公司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最后做到基金經理。尤其是隨著近幾年量化投資和各種投資模型的興起,公募基金尤其青睞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才,這也使得少數具有投資稟賦的文科生被擋在了公募基金的門檻之外。而在“英雄不問出處”的私募界,倒是有不少私募基金專門去招聘具有文科背景的投研人士。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副總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該公司日前專門把招聘啟事掛在了國內一所名牌大學人文學院網站上,“投資就是情緒管理+悟道,哲學、歷史等專業的畢業生具備更大的可能性。”從招聘結果來看,由于文科類畢業生在校時了解投資的機會很少,前來應聘或投遞簡歷的并不多。不過,這位副總經理表示,他們并不會放棄對文科類人才的偏愛。將來會考慮與大學文科院系合作,從一年級開始就培養文科和投資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而在社會招聘時,該私募基金公司也將著重考慮那些有投資經驗的文科背景人才。
從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的幾名高管層來看,接近一半的是文科背景的人才。總經理畢業于藝術類專業,做私募是出于興趣,而業績在同行領先。“我覺得投資某種程度上是考驗一個人對人性的了解程度以及把控自己性格優點和缺點的能力。”這位私募老總表示,要想做一個投資高手,上市公司業績分析、技術面等方面的知識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勤奮予以彌補,而投資人本身有特色的個性、思想深度、洞察力、領悟能力等很難在工作中培養,必須在人心靈“安靜”的環境中才能養成。歷史、哲學等專業的畢業生,具有這些秉性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
實際上,無論公募還是私募,文科背景的投資高手都不乏其人。泰達宏利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劉青山就是學歷史出身,他曾向媒體表示,看多了朝代興衰會使自己更注重內省,就能少犯錯誤。而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也是學哲學出身,他倡導“把投資工作和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結合起來”。在私募基金領域,明星私募基金經理、上海彤源投資掌門人李威就畢業于南開大學哲學系。廣東西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水江大學學的也是中文,一直都喜愛佛學。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做到一定階段,更加考驗投資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在浮躁的投資界,保持“寧靜”的心態,在紛繁復雜的資本市場保持高度的洞察力,決定了這個人的投資成就,而這些素質的養成,需要化繁為簡的“功力”和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投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