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余子君
銀華基金公司今日發布公告稱,自5月26日起不再與旗下銀華全球核心優選的境外投資顧問續約,而這也是今年以來第2只宣布單飛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
銀華基金公司今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摩根士丹利和信怡泰投資公司就銀華全球核心優選簽訂的投資顧問協議于今日到期。根據該公司管理的實際情況,決定不再展期。自5月26日起,上述兩家投資公司將不再擔任銀華基金的投資顧問。
事實上,這并不是QDII今年的首次單飛,早在今年2月份,海富通基金公司就宣布解除與法國巴黎投資管理BE控股公司的投顧協議。而華夏、工銀瑞信、南方、嘉實、華寶興業5家基金公司也分別在2009年和2010年主動與境外投資顧問解除了投顧協議。事實上,也有不少大基金公司在首次發行QDII時便沒有聘請境外投資顧問,易方達基金去年和今年各成立了1只QDII,但是均未聘請境外投資顧問。
不僅如此,截至5月24日,今年成立的8只QDII中,僅有上投摩根全球新興市場聘請了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為境外投資顧問,其他QDII均未聘請投資顧問。
據了解,首批QDII出海之時,由于國內基金公司缺乏海外投資經驗,在申報QDII產品的時候,聘請境外投資顧問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但是運作幾年后,基金公司對海外市場逐漸熟悉,不少基金公司已經具備了獨立運作和管理QDII的能力。
“QDII單獨管理未來肯定會成為趨勢。”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除了基金公司本身對于境外市場的投資能力的提升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也必然會導致QDII單飛。一方面是費用問題。2007年股票市場火爆,首批QDII的募集規模均達到300億元,而2009年QDII審批渠道重啟后,很多新成立的QDII首募規模只有5億元左右。而聘請投資顧問,一年的費用通常都超過千萬元,以目前QDII首募規模來看,即使不聘請投資顧問,都會虧損。另一方面,在QDII的投資過程中,海外投資顧問與國內基金公司之間也存在不小的問題。比如,有些境外投資顧問給基金公司的投資建議注重配置,但這對規模偏小的QDII來說,顯然不太適合。此外,由于QDII投顧業務對于境外投資機構來說占比非常低,境外投資顧問往往投入不多,對國內基金公司的指導作用也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