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今年A股市場上下顛簸,不少一對多產品業績出現虧損,令持有人大失所望。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一些產品遭遇持有人贖回,甚至贖回比例已經達到20%以上。
根據銀行和部分持有人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對多產品業績首尾差距高達30%以上,而不少去年業績較好的一對多產品今年遭遇滑鐵盧,凈值由正轉負,虧損嚴重,引發了持有人在今年開放日進行大范圍贖回,比例超過了20%。
而據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旗下1只一對多產品季報透露,該組合在春節前后開放了一次贖回,之前預期贖回可能比較嚴重,在市場底部進行了力度比較大的減倉,對基金凈值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據這只一對多產品持有人表示,該產品歷次季報中都有超過資產總額30%以上的銀行活期存款,顯示出基金經理對巨額贖回時刻做好了準備。
還有一對多持有人表示,他所投資一款一對多產品業績一直不佳,凈值經常在面值之下,而且1年內更換了3位投資經理,他準備于近期在該產品的開放日贖回。另一位持有人也對一對多業績表示不滿,“我所投資的這只一對多產品快要到期清算了,目前凈值還在0.9元左右,投資經理從年初到現在一直保持15%至18%的倉位,根本無作為,還不如存銀行獲得定存收益。”該人士表示不會選擇續約一對多產品。
一位基金公司專戶人士表示,目前多數一對多產品屬于靈活配置型產品,而這對投資經理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市場風格突然轉變時,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業績的劇烈波動。一旦凈值波動較大,尤其是出現虧損,將引發持有人強烈不滿,客戶維護的壓力很大。但如果一對多業績較長時間在1元面值之下,就很可能出現集體贖回的現象。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了業績下滑引發的持有人信任危機外,導致一對多產品出現贖回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今年銀行攬儲戰的加劇以及券商集合理財等競爭對手的多方夾擊。
此外,目前一對多產品一般1年僅開放一次申購贖回,并且不少產品不收贖回費。而如果選擇在合同未到期以及未開放日退出,持有人一般需要繳納3%至5%的違約金,還有基金公司的違約費率高達6%。在目前這樣的市場情況下,這也是不少持有人傾向于選擇在開放日贖回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