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圣基金研究中心
平均倉位小幅下降,對后市謹慎但不悲觀
每季度基金季報公布,倉位變化情況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作為資金量最為龐大的主流機構投資者,基金倉位增減往往對投資者的后市判斷提供一定參考。
從一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一季度在市場震蕩向上過程中,基金反而倉位有所下降。三類偏股方向基金中,以偏股混合型基金主動減倉最為顯著,平均倉位下降2.82%(表1)。
表1:一季報基金平均倉位變化
基金類型 | 2011/3/31 | 2010/12/31 | 倉位增減 |
指數基金 | 95.51% | 94.08% | 1.42% |
股票型 | 86.10% | 87.42% | -1.33% |
偏股混合 | 78.83% | 81.66% | -2.82% |
封閉式股票型 | 73.45% | 76.87% | -3.42% |
配置混合 | 69.50% | 70.79% | -1.29% |
特殊策略基金 | 69.45% | 68.50% | 0.95% |
保本型 | 28.78% | 29.86% | -1.08% |
偏債混合 | 17.68% | 22.36% | -4.68% |
債券型 | 14.93% | 11.79% | 3.15% |
數據來源:德圣基金研究中心
倉位為簡單平均
高倉位運作漸成常態,結構調整決定勝負
如何看待一季度倉位下降呢?首先,即使倉位水平有所下降,但目前主動型基金的倉位水平仍處于較高位置。基金對后市的普遍看法是沒有趨勢性行情,但系統性風險也十分有限;因此普遍淡化倉位策略,上一季度倉位略減并不反映基金對后市看法趨于悲觀,而是階段性謹慎和結構調整的需要。
其次,高倉位運作已成為常態。從倉位變動跟蹤來看,2010年全年及2011年迄今,多數時間內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都在85%上下波動,相對長期平均倉位而言一直保持著較高倉位水平。在判斷系統性風險不大的情況下,基金保持高倉位運作已成為常態。
其三,在上漲有限、下跌有限的震蕩市中,倉位策略對基金的重要性已經明顯下降;而結構配置成為業績分化的關鍵。多數基金選擇把倉位保持在較高水平,而通過結構配置方向的選擇來獲取超額收益。一季度基金最重要的投資主線是如何順應市場風格轉換逐步調整持倉配置的重點。由2010年全年超配消費、成長,低配金融、機械等周期性行業轉向結構重新均衡。在一季度持續調整后,目前基金整體上資產結構仍未完成重新均衡化的過程,這一方向在二季度仍有很大可能得到延續。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