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曉婧 ○編輯 張亦文
各家基金公司的“家底”隨著基金一季報的披露曝光。一季度基金業資產管理規模“縮水”近1千億元,這一數據超過了同期成立的新基金首發募資總額。具體而言,各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增減不一,行業格局基本趨于穩定。
規模停滯不前
無論基金發行市場多么火熱,基金業依然未能擺脫資產管理規模停滯不前的尷尬境遇。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基金業資產管理規模(不含ETF聯接基金)由去年末的2.48萬億元下降至2.38萬億元,這一數據意味著首季基金業資產管理規模“縮水”了961.27億元。
對比新基金發行成立的數據來看,基金業規模“縮水”速度超越了一季度新基金發行注入的“活水”。據統計,一季度共計44只新基金成立,首發募資額達到752億元。
具體來看,一季度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規模下降較為明顯,兩者規模降幅共計超過1千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一季度規模下降了599.46億元,混合型基金首季規模下降523.47億元。此外,貨幣型基金因遭遇大規模贖回規模下降了171.46億元。
除上述基金外,QDII、保本型基金、封基、債基以及指數型基金的規模在一季度均呈現出上升態勢,上述基金首季規模總計增長了333.12億元。
事實上,2007年底,中國基金業規模就達到3萬億。然而,三年多之后,盡管新成立了幾百只新基金,但基金業總體規模仍在徘徊在2.5萬億之下。
對此,上海一合資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為什么發了這么多基金,總規模沒有增加,原因是我們的市場邏輯是錯的。”他指出,這個邏輯就是IPO邏輯,重首發,輕持續營銷。在其看來,“贖老買新”成為基金業規模停滯不前的一大因素,“銀行渠道基于新基金營銷的獎勵或迫于銷售任務,不斷勸說客戶贖回老基金,去買新基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金業整體規模的停滯不前。”
行業格局基本穩定
具體到基金業行業格局而言,無論是行業集中度還是各“軍團”名單,均沒有明顯的變化。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第一軍團”名單(不包含ETF聯接基金)包括華夏、嘉實、易方達、南方、博時、廣發、大成、銀華、華安和富國,這一名單與去年四季度相比變化不大。
其中,華夏、嘉實、易方達、南方、博時和廣發為“千億”級基金公司,華夏基金依然“穩坐”行業老大的地位,一季度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241.80億元。此外,大成、銀華、華安和富國等4家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在600億元到1000億元之間。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上述十家基金公司資產規模總計為1.16萬億元,行業占比為48%,這一數據與去年持平,這意味著一季度基金行業集中度基本沒有變化。
此外,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成為業內的“殿后軍團”。隨著基金行業競爭加劇,生存環境亦有所惡化,目前行業內公認的基金公司盈虧平衡線已經接近100億元,“殿后軍團”團隊中共計14家基金公司。此外,包括天治、諾德、民生加銀、金元比聯和新成立的紐銀梅隆西部等5家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低于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業整體規模“縮水”的情況下,一季度依然有15家基金公司實現了規模的“逆勢增長”。其中,長信、浦銀安盛資產規模增長均超過了30億元,諾安、景順長城、天弘和易方達等基金公司資產規模首季增長亦超過了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