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基金一季報悉數披露完畢。數據顯示,6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824只基金一季度合計虧損358.53億元,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別虧損了176.51億元和204.19億元。
不過,與巨大的虧損數額相比,更令基金蒙羞的還是大面積跑輸業績基準;而對行情的后知后覺使基金一季度開始了大換倉,大消費受到集中減持,周期股則受到大舉增持。盡管如此,對于后市基金卻已經開始出現了分歧,在周期股受到更多資金追捧的同時,也有資金開始關注成長股。大面積跑輸業績基準
盡管從虧損數額來看,一季度基金表現與過往相比并未太過遜色,但從是否跑贏業績基準來看,一季度基金表現卻堪稱“史上最差”。
天相投資統計顯示,536只有業績基準的偏股基金算術平均跑輸業績基準4.33個百分點。其中,僅43只基金跑贏業績基準,占比8.02%;多達493只偏股基金跑輸業績基準,占比達91.98%。而過往數據顯示,一般跑贏業績基準的偏股基金比例多在30%到70%之間,偶爾甚至高達80%左右。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3.04%和4.27%,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卻分別下跌6.32%和11.37%;金屬非金屬、房地產、金融保險業等周期類行業全線上漲,食品飲料、醫藥和批發零售等非周期行業悉數下跌。市場明顯的“二八走勢”,以及絕大多數偏股基金的股票投資部分是以上證指數、滬深300等大盤藍籌指數為基準,從而導致了偏股基金踏空行情、大面積跑輸業績基準。
值得一提的是,受累于一季度股市走勢分化以及新股大面積破發,債券基金也出現了大面積跑輸業績基準的現象,多達77%的債券基金跑輸業績基準。減持大消費增持周期股
在此背景下,一季度基金掀起了大換倉行動。天相投顧統計顯示,在納入統計樣本的432只基金中,醫藥生物制品、信息技術業、食品飲料位居基金減持的前三大行業,批發和零售貿易、農林牧副漁業遭減持也較多。與此同時,金屬非金屬、機械設備儀表、金融保險業成為基金增持的前三大行業,此外,石油化工塑膠塑料以及房地產業也被基金增持較多。
經過這輪大換倉,截至一季度末,機械設備儀表、金融保險業、金屬非金屬已升級為基金前三大重倉行業,持有市值分別為2522.15億元、1452.65億元、1245.38億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分別為15.28%、8.8%、7.55%,合計達38.74%,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了2.52個百分點,行業持股集中度有所上升。爭辯周期股與成長股
隨著一季度“二八行情”的逐步深化和基金換倉的行進尾聲,對于后市走勢,基金再現分歧,周期股與成長股誰主沉浮成為基金爭辯的焦點。
華夏基金指出,從3個月到6個月的角度來看,更看好金融、地產股的估值修復,以及供求形勢較好、估值較低的周期股如水泥、家電。此外,主題投資將繼續活躍,相對看好軍工、低空開放、煤化工。而優質的消費、中小市值成長股等從長期看具備絕對收益空間,但在短期內可能缺乏相對收益。王亞偉更是旗幟鮮明地表示,“看好以銀行為代表的低估值績優藍籌股;如果不出臺更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甚至政策有所放松的話,調整充分的房地產股將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而以易方達為代表的不少基金卻更傾向于成長股。易方達策略基金在季報中指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而明顯受益的中西部地區商業企業,以及擁有長期增長潛力的醫藥等板塊吸引力開始增加,將選擇其中的一些品種堅定持有。
銀河行業基金指出,周期股估值雖然便宜,但難有大的作為。比較之下,新經濟和消費類股票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并且在經過一輪調整后,部分品種的估值已經較為合理。不過,此類股票整體良莠不齊,未來可能呈分化走勢,將通過精選個股來獲得超額收益。
此外,也有不少基金“周期”與“成長”都不偏廢。如南方精選基金、博時策略基金、大成價值增長基金、廣發策略優選基金等,均認為雖然現階段低估值板塊的上漲行情仍未結束,但能夠長期受益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內需增長方向的消費屬性行業、以及未來持續成長性良好的一些新興產業個股投資機會也逐漸顯現。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