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光
看多了股票操作中的高拋低吸,不少人開始思考,買賣陽光私募可不可以低價抄底,等漲上去后獲利了結。對此,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理論上說得通,但不確定性太大。與股票、債券、期貨甚至是公募基金相比,投資者想“抄底”陽光私募風險大于收益。
私募也有波峰波谷
如果僅就走勢圖形來看,不少陽光私募產品波動性很大,呈現出一些波峰波谷的特征。比如,成立于2008年的金中和1期,其凈值在2009年8月5日曾高達141.79元,一個月之后就回落至114.36元,至2010年4月凈值又漲至153.41元。從2010年至2011年,該產品在136元至155元之間也走出幾個小幅波段。
還有一些產品則是長時間盤整后突然發力,凈值大幅增長。最著名的例子是2010年投資冠軍常士杉領銜的世通1期,這只成立于2008年的陽光私募信托產品2009年初凈值低至0.406元,但此后凈值穩步上升,在2010年產品業績大幅增長,至2011年3月4日,產品凈值已達到1.42元。
如果把陽光私募產品比作股票,有人認為,抓住產品走勢中的高低波段,收獲的收益也非常可觀。簡單算來,如果在2009年9月買入金中和1期,至2010年4月賣出,投資者可獲益34%。而如果在2009年低點買入世通1期持有至今,投資者收益甚至接近250%。
不過,這樣的算法是“事后諸葛亮”。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與其他投資產品的估值方式完全不同,陽光私募的“波峰波谷”極難把握,投資者據此投資很可能得不償失。
風險大收益小
股票的波動一般來自以下幾種原因:第一,公司業績的變化導致內在價值的波動;第二,公司遭遇市場誤判,要么高估要么錯殺。投資者經過仔細研究公司業績以及市場情緒的變化,往往可以抓到股價的波動規律從而獲益。
陽光私募產品的波動則與此有相同又有不同。首先,公司管理層乃至投資能力的變化確實會引起投資成績的大幅波動。比如,常士杉就曾向記者表示,世通1期之所以開始業績不好,正是因為投資經理能力有限,常士杉親自操刀之后,世通1期便在2010年迎來大翻身。
其次,陽光私募產品凈值是其投資能力的真實反映,基本沒有高估或者錯殺,有的只是適不適應投資市場風格。“如果投資思路穩定,那么至少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投資經理中意的品種是不是市場喜歡的,”一位私募分析人士說,比如一些私募經理喜歡大藍籌、銀行、地產,在2010年的大多數時間里可能都無法獲益,凈值也大受影響,但10月的那波行情卻收益不少。而一些成長股偏好者在2010年基本都是好年景,但從2010年末至今日子都不會太好過,這其中投資風格與市場風格的契合程度成為重要原因。
不過,能不能趁著風格不適合的時候低價買入一些風格穩定的私募產品呢?這位人士認為此舉得不償失。“你都知道風格什么時候切換了,還不如自己買點股票,何必要再倒一回手。”這位人士說。
而且,“抄底”陽光私募的投資者還需要承擔這樣一個風險:“萬一不是風格不合,而是投資經理的思路跟不上市場變化呢,那風格再切換也沒有用,甚至會一步錯、步步錯。”這位人士認為,投資陽光私募產品,最好慎重挑選投資經理,選定后長期買入,而“波段操作”很可能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