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紅群 深圳報道
去年飽受冷遇的銀行股,今年以來重新成為“兔寶寶”,被基金“納入懷中”。一季報顯示,不少基金在一季度特別是季度末大舉買入銀行股。“繼續加倉低估值的銀行股”屢屢出現在基金經理的季報操作策略中。
但在多數基金集體看好銀行股的同時,仍有部分基金經理對該板塊冷眼相對。他們認為,業績超預期利好兌現之后,銀行股將失去上漲動力。而歷史經驗也顯示,基金集體看好某一板塊時,經常已是行情的中期甚至末期。這次基金在銀行股投資上的尖銳對立,真理將掌握在多數人手里還是少數人這邊,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年的業績排名。
增持市值超百億
不管是否在買入銀行股上有過猶豫和反復,種種跡象表明,去年被基金拋棄的銀行股,今年一季度已經重獲基金青睞。
“一季度初,我們增持了一些銀行、鋼鐵等周期類的股票。不過,考慮到通脹壓力依然很大,政策可能持續收緊,后來減持了一部分。三月份,市場情緒轉移到低估值的周期股上,我們又加了一點。不過,看來沒有加夠。”回憶一季度的操作,一位基金經理如是說。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二、三、四季度,基金減持前四十大重倉股中,分別出現11只、11只、8只銀行股。而基金持有金融保險行業的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也由去年一季度末的16.68%,逐級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1.76%,三季度末的8.93%和年底的8.1%。
銀行股這種被冷落的境遇在今年一季度終于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季報顯示,一季度末金融保險行業成為基金增持的第三大行業,基金持有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回升到了8.94%。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六只銀行股進入基金增持的前五十大重倉股中。其中,基金增持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的市值合計近120億元。
從單只基金來看,根據統計,408只可比的主動偏股型基金中,220只基金持有金融保險板塊的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上升。而在去年四季報中,400只可比基金中,僅152只提高在該板塊的配置比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原本青睞成長股的基金一季度也加入追逐銀行股的行列。如去年末,國投瑞銀創新動力在金融保險板塊上配置掛零,但一季度末,這一數據已經驟增至18.32%,大舉買入的對象主要是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大成行業輪動去年底也未配置金融保險板塊,而今年一季報中,持有該行業的市值占基金凈值比已達到11.66%,浦發銀行、北京銀行分別成為第二、第七大重倉股。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許多在2010年年報中并不看好銀行股的基金,隨著市場的變化,觀點發生了180度轉變。“大盤股雖然估值壓力較小,但似乎很難找到上漲的理由。”一只基金在年報中曾如此表示。但一季度中,該基金經理已經用實際操作“背叛”了自己之前的觀點——該基金金融保險業配置占比三個月內勁升16個百分點,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分別成為其第二和第六大重倉股。
估值修復未結束
“我覺得銀行股只是走了一小步,至少到年底,銀行股走勢都不會太差。”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銀行股合理的估值水平應該是12倍。
在唱多銀行股的基金經理眼里,看好該板塊有幾個主要理由。
首先是低估值。“從估值水平來看,銀行板塊目前的市盈率還不到10倍。與市場上其他板塊相比,處于較低的水平,與銀行股的歷史估值相比,目前也還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區域。”多位基金經理表達了此類看法。
良好的業績成為看好銀行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2010年年報業績超預期,市場普遍認為息差的提升也增加了一季度銀行業績超預期的可能性。”一位基金經理說。
此外,還有基金經理指出,從上市銀行年報來看,整體上不良資產率下降,撥備覆蓋率上升,經過2010年的再融資,資本充足率也有所提升,所以可以認為,銀行資產質量和應對風險能力在提升。
盡管從上周銀行股的走勢來看,不少個股已經出現調整跡象。但多位基金投研人士表示,行情遠未結束。
“我覺得銀行股只是走了一小步,至少到年底,銀行股走勢都不會太差。之前的這波上漲絕對漲幅并不高。一些進入比較早的基金,收益也不過是10%左右。估值修復也不過僅僅是從8倍的市盈率回到9倍多,遠遠未達到我們認為合理的估值水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他認為銀行股合理的估值水平應該是12倍。所以,未來在合適的時點會考慮繼續買入。
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也表示,目前銀行股處于從去年過度悲觀預期導致的低估值,向正常化發展的過程中。“從現在開始到年底,我們認為還有20%的上漲空間。我們一季度和四月份以來已經增加了對銀行股的配置,對這個板塊比較有信心,短期內不會減持,有可能還會加一點。”他說。
再次買在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華夏大盤重倉建行、工行、交行、光大銀行,今年一季報中只剩交行一只“獨苗”。
據一位基金經理推斷,從一季報來看,其實基金在一季度買入銀行股的力度有限,有的根本就沒有配置。他認為,很多基金在4月份才開始加倉。而他預計,一旦“看好”成為更盛行的觀點,基金對這個板塊的配置短時間內就不會停止。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果要前瞻性配置某個板塊,對于基金這種大資金來說,往往需要承受一段時間業績排名不佳的巨大壓力,所以,基金會更傾向于等待趨勢明朗后再跟隨潮流做配置。”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這些似乎可以讓人產生這樣的期待——一波由基金推動的銀行股行情才剛剛展開。然而,基金經理們真是一致看多么?
事實上,越來越高的看好銀行股的呼聲,并未遮蓋住一些基金經理對該板塊的質疑。
“銀行股從年初到現在已經有一定的漲幅了,一季報出來之后,基本上就進入一個沒有什么催化劑的階段,利好在逐步兌現。而隨后如果有不對稱加息,銀行利差將縮小,這對銀行來說,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一位基金經理說,盡管他少量配置了銀行股,但只是捕捉交易性機會,更為看好的依然是成長性更好的新興產業和消費類股票。
還有基金經理表達了對銀行業中長期發展的擔憂:政府已經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直接融資,銀行貸款將不得不面臨“金融脫媒”的沖擊。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必然要求大量較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新興產業等符合轉型方向的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銀行可能會被賦予提供低成本資金的責任,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這會使銀行之間競爭更激烈,銀行利差縮小。
正是這些原因,使一些基金經理直言對銀行股不感興趣。而從基金一季報也可以看出,部分基金減持了銀行股,甚至將金融保險板塊全部清倉。
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曾被王亞偉掌管的華夏大盤重倉的建行、工行、交行、光大銀行,一季報中只剩交行一只“獨苗”。
“從基金過往的操作來看,當一種觀點逐漸變成共識的時候,基金的同方向操作會助推行情上漲,但很快就透支了行情,隨后可能會迎來下跌。”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
“當基金共同表示看好的時候,往往會集體買在高點。”上述人士表示。他舉例說,2007年3季度,基金集體看好金融、地產等藍籌股,在大規模新基金入場的情況下,基金成為股指從4000點飆升到6000點的主要推手。但是當年10月份,市場就轉頭向下,漫漫熊途讓高位入市的基金遭遇慘重損失。2009年7月,基金又是集體看好金融地產,但是8月就再遇調整。“這次是不是又會集體看好,然后集體買在高點?”他對此表示擔憂。
一些基金經理也表示,新興產業和消費板塊的部分中小盤股,經歷了連續幾個月的調整,目前投資價值已經顯現,未來他們會更注重從這些行業中精選個股。中國證券報記者接觸到的個人投資者,更是普遍表示更關注上漲彈性更好的中小盤股。市場整體偏好是否會再次轉向中小盤股?對于集體唱多的基金經理來說,這個問題值得仔細思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