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機構投資 Institution Investment 吳昊(微博)
和上海某陽光私募銷售機構電話溝通后,深感股市無常的老張拋掉100萬市值股票,毫不猶豫地認購了某陽光私募。
投資股票心有余而力不足,對公募基金表現失望,陽光私募逐漸成為投資者的新寵,和老張同樣心態的投資者不在少數。
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存款高達到30.333萬億元,比2009年上漲16.3%。理財市場的潛在空間巨大。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國內私募管理公司的數目為242家,比2009年底增加了84家,運行中的私募產品共628只。
【湊分子的老張】
“等這只產品收益不錯,身邊很多拿二三十萬炒股的朋友,建議他們湊出個一百萬,再買一份兒。”老張對《機構投資》表示。
陽光私募最低一百萬的進入門檻,讓湊份子買陽光私募產品,成為許多普通投資者們的選擇。
據粗略估算,目前國內證券投資類陽光私募產品的總資金管理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底的估算值增長了150%。
“暫停開放的信托證券賬戶成為稀缺資源,價格漲到數百萬需求依然源源不斷。”業內人士透露。
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籠罩在明星光環中的陽光私募表現如何呢?
據某機構的統計數據,2010年,滬深300指數總體下跌12.51%。在此背景下,私募基金實現了6.60%的平均收益。
據統計,71.54%的私募產品獲得正收益,有14個產品跑贏最牛公募,其中最牛私募的收益為92.66%,而最牛公募收益僅為37.76%。
不過也要看到,業績最差的私募基金產品收益率為-34.12%,與最牛私募基金產品的差距是126.78個百分點;而公募基金產品的平均收益雖然只有3.83%,但業績之間的差距則相對和緩得多,最牛與最熊產品之間的差距只有61.8個百分點。
公募的風控,信息披露都非常嚴格,比如標準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投資比例有60%到95%限制等。
“公募無法逃避系統風險。但是私募可以規避,它可以把倉位降到零。在2010年的震蕩行情中,無疑私募有著‘船小好掉頭’的優勢。”銀河證券分析師李蘭講到。
李蘭認為:“雖然公募因為持倉限制無法逃脫系統性風險,但在大盤大漲時如2007年,會發現整體上私募做不過公募。私募追求絕對收益,假設當年有了50%收益,便不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追求更多的收益。”
【奔波的常士杉們】
成名后常士杉異常繁忙,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業內流傳常士杉的名言:“不在上市公司,就在去上市公司的路上。”
相對來說,私募界靠“明星”吃飯的幾率更大——不少陽光私募基金都是憑借優秀基金經理的個人魅力吸引資金。
從2010年陽光私募界的成績單來看,世通的常士彬、澤熙的徐翔、隆圣的王貴文、西域投資的周水江、聚益投資的湯小生、從容投資的姜廣策等,成為新一輪風騷人物。
2010年,常士彬管理的世通一期以96.16%的年度收益勇奪冠軍。世通在2008年8月13日公布的凈值僅四毛五,常士杉接盤后兩年終實現涅槃。
徐翔,則帶領著“澤熙瑞金1號”坐上了亞軍寶座,該產品年收益為67.68%。
排名第三的是當年曾成功逃離6000點大頂的王貴文,他管理的“隆圣精選”獲得63.10%的收益。
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產品還包括理成資產楊玉山管理的“理成風景2號”、石波管理的“尚雅5期”、許良勝管理的“德源安1號”和李鵬管理的“瑞天價值成長”。
風云人物自然頭頂上會有光環,但投資者往往會被這光環所迷惑。特別是若以過去成績單作為投資依據,步入的通常是陷阱。
據好買數據統計,在2010年前20名的私募中,世通、瑞天、展博、鼎陶朱輝旗下的基金依然出現在2011年1月收益排名的前列,而其余基金則出現了5%左右的損失,其中理成風景2號、海洋之星二號、林園3號等三只產品的跌幅更是超過了10%。
船小好調頭,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內陽光私募產品一個接一個發,總有一個遇到好行情賺到的,賺到一個就夠了,目前的風險和收益并不成比例。”
資產管理業界資深人士對《機構投資》表示:“私募產品靈活性大,投資私募產品不僅要看該產品短時間的投資業績,更要看長期的業績。”
【要業績,還是要規模?】
和公募一樣,在資產管理業中,都面臨著要業績,還是規模的糾結。
2009年新價值2期以192.57%的收益率,在全國陽光私募基金榜排名第一位,羅偉光名滿天下。
此后一年,新價值開始“跑馬圈地”。2010年共發行新產品13只,管理的產品數由原來的6只躥升到19只,整體規模從2009年的5億元擴張到目前的35億元左右。
新價值的跳躍式擴張則以產品的收益率為代價,新價值2期2010年收益率為17.76%,排名從第1下降到第92名。
在業績保持與規模擴張中,亦有私募把握得較好。
根據好買私募中長期業績排行榜顯示,至2010年末,朱雀1期和朱雀2期兩只產品名列陽光私募3年絕對收益的前兩位。
對此,朱雀合伙人王歡表示:“朱雀的發展理念是‘人要走在錢的前面’。”
“朱雀的投研團隊不斷增長,經過磨合以后,大家在投資理念、投資方法等各方面達成一致,這樣的團隊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投資機會的挖掘。朱雀的團隊管理能力發展走在實際管理規模前面。”
“一家投資公司的管理規模和業績,與這家公司的投資風格有一些關系,如果對一些小的波動也希望要抓住,可能規模增長會受到更多的限制,如果看得長一點,公司規模更容易擴大。”
相關研究人士對《機構投資》表示:“一開始私募發一支產品,業績很好,猶如一個小作坊做大后變成一個工廠,就需要規范化,流程化。靠個人去支撐很難,規模大了之后不可能只做精選個股,多要做配置。”
【中國對沖基金出海】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話同樣適用于私募。
“出海因此成為選擇,”業內人士指出:“為了順應將來民間資金的國際化,要培養本土的投資機構,為我們保駕護航,和海外投資機構試試身手。”
目前有許多有中國背景的對沖基金已經揚帆出海。
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11月30日,13只具有中國背景的海外對沖基金近一年來的平均收益為14.91%,幾乎是同期恒生指數升幅的300%。
2010年,有中國背景的海外對沖基金中表現最為優異的是睿信ABH海外基金,該基金注冊于開曼,由李振寧與王丹楓共同掌管。
上海睿信總經理王丹楓告訴《機構投資》:“2008年整個市場跌幅比較大,我們很大程度上規避掉了系統性風險,2009年去除所有費用后我們漲幅是96%。”
王丹楓表示:“好的公司本身就可以屏蔽掉市場的波動,我們主要是一個優質公司挖掘的多頭投資基金。基本上我們基金的成長就是我們買的企業的增長。這三年我們基金產品的總復合增長是27%左右,這幾乎是我們所選擇企業的每年成長率。”
在全球經歷金融危機的錘煉之后,價值投資理念回顧,與大陸股市相比,香港市場亦是價值投資的洼地。
王丹楓表示:“我們的理念是追求穩定,從中期的角度去看企業,中期角度去看市場,中期角度去看投資,在市場上尋找中期的穩定增長的行業和企業。”
香港之所以成為這些中國背景對沖基金的主戰場,是因為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與內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來自于國內的本土私募,對國內行業,企業,政策的研究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私募正解】
某基金經理告訴《機構投資》:“出去二線城市宣介的時候,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陽光私募,認識也很片面,總覺得把錢給別人不放心。”
近年,陽光私募的出現,一定程度改變了市場和投資者對私募基金的認識,他們不是神,也并不是惡魔。
相關理財人士表示“私募是一種特定理財工具,公募是一個大眾理財工具。作為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其價值取向和投資者是一致的,在收取管理費的基礎上一般會收取正收益的20%,而公募只是追求跑贏比較基準,一般來講在追求利潤方面,私募更具有主動性。”
私募基金常被市場冠以種種符號。
“經常聽朋友說有私募要搞這個票,那個票,有私募要搞,是我這兩年聽的最多的一句話。”
老王涉足資產管理業界多年,曾管理過幾十億的資產,談到某些大眾投資者對私募的看法,還是不禁戲謔一番。
一些不正規的私募基金的欺騙行為,給“私募”基金這個行業披上了一層灰色的外衣。在大眾投資者眼里,私募具有某種力量——他們能控制和操縱某只股票,創造令人熱脈噴張的連續漲停。
目前活躍的陽光私募,創始人大多數是公募基金經理和券商出身,價值投資的理念依然是最為接受。
我們常說的“私募”,指陽光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發行的,經過監管機構備案,資金實現第三方銀行托管,有定期業績報告的投資于股票市場的基金。
由于政策的限制,私募陽光化只能依托信托公司來發行,私募基金以投資顧問的角色出現。
由于100萬的起點決定,陽光私募承擔中產階層理財,一方面,是市場的風生水起,另一方面,卻也不得不遭遇政策的尷尬。
或許,基金法修改會可以打破目前僵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