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摩根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經理 王邦祺
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9級大地震,并引發了海嘯及核電站爆炸,眼下,地震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日本股市也大幅波動,這引發了全球的關注。雖然上投摩根旗下兩只QDII產品的投資區域都不含日本市場,但身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我們也需要設法厘清這樣的天災對全球市場的沖擊到底有多大,股市債市以及匯市會有什么變化。風險與機會相隨,能否為投資人創造好的收益,關鍵就在對第一時間的訊息解讀。
適時利用歷史經驗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歷史不會簡單重復。1995年1月日本阪神大地震,日經指數從1月20日的19300點一路跌到7月初的14300點,半年左右時間,損失26%的市值,地震對于股市的傷害不可說不大。那一次的日本地震,死亡超過6400人,43000人受傷,需要住到組合屋的災民高達32萬人。
當時日本市場的估值不低,市盈率高達35倍,企業的股本回報率只有4%,但是經過16年的調整,日經指數目前只有14倍的市盈率,股本回報率已經達到8.4%,理論上跌幅相對有限;當時日本的工業的確很受傷,但是這一次電力供應短缺造成多種產業出現全球性的供應鏈斷裂,傷害更大。加上短期消息面混亂,我們不宜胡亂猜測底部何在,但是事件沖擊過后,我們勢必回到未來的基本面上。
對于日本股市,我們的基本看法是:短期日本保險商為了應付地震險與海嘯險的賠償,緊急從海外清理了部分資產匯回日本,導致日元短期上揚。但是日元中期貶值的可能性早已醞釀,這包括日本投資人的資產配置已經在過去兩年進行調整,日本政府可能進一步舉債進行重建,將使日本債信評級下調,并導致日元中期走弱。又由于日本企業的財報多半以85日元兌一美元進行計算,一旦日元出現貶值,縱使日本在此次地震中損失4%的GDP,但部分日本企業還是會因為日元貶值而出現獲利增長的局面,所以,中期而言又有利日本股市。
事件是短期因素,景氣循環是中期因素,發達市場沒落以及新興市場的崛起則是長期因素。如果我們隨著新聞快報的各類事件起舞而決定買賣任何手上的投資,我們可能會冒著信息解讀錯誤的情況,會錯誤地買進或賣出我們原本不該有任何動作的部分。惟有仔細觀察市場基本脈絡,冷靜解讀各種市場信息,才能不被市場的波動狂潮淹沒。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