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每周評述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 王群航
一、場內基金:老封基在“價值回歸”
場內基金包括封閉式基金、分級基金中的杠桿板塊、分級基金中的固收板塊、ETF、LOF等。本節重點關注前三類,后兩類由于定價機制、交易策略、市場表現等方面的原因,暫合并在場外基金中敘述。
(一)封閉式基金
老封基的二級市場價格走勢繼續疲軟,相對于它們以往的折價率水平來看,這種疲軟其實就是在“價值回歸”,即回歸到它們應有的折價率水平上。上周,滬深兩市封基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55%和1.84%,可市價的漲幅卻分別只有0.51%和0.96%,受此影響,其平均折價率繼續增加,分別為7.38%和9.71%,均較前周增加了將近一個百分點。
目前來看,老封基唯一可出行情的題材就是分紅,不過,在去年這個收益率小年的背景下,該題材早已干癟了很多,再加上現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間狀態,且基礎市場行情也不配合,因此,價值回歸就是正常現象了。
(二)杠桿板塊
滬市綜指重回2900點上方,且全周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該點位之上震蕩,一度讓很多投資者對于后市行情產生出了良好的預期,部分品種由此顯示出了有望活躍的跡象,即:第一,表現在成交量方面,就是成交量的放大;第二,在走勢方面,就是漲的時候會相對略多,跌的時候會相對略少。后市,若基礎市場行情在調整之后重新上漲,且幅度較為可觀,個別品種可能有望短期走高。不過,在這里,本專欄要再次提醒:注意杠桿機制及其相關風險。
(三)固收板塊
杠桿板塊的走好,常常會使得固收板塊走低,這就是市場常見的蹺蹺板情況。上周,該情況又出現了,且在幾只固收板塊品種上表現的十分顯著,即:全周有四根陰線。由于這里各只品種的交易價格都是市場定價,因此,在特定的基礎市場行情背景之下,價格的波動是常態。對于持有者來說,這是風險;對于場外人士來說,這可能就是機會。在固收板塊里,有時可以有一些較好的、低風險的中短線投資機會,不過,這需要持久的、耐心的關注。
二、場外基金:多多關注行業特色鮮明的ETF
(一)主做股票的基金
1、被動型基金
隨著指數型基金數量的不斷增加,具有較強行業特征的指數基金品種開始增多,給投資者帶來的投資機會也日益增多。上周,在全體標準指數型基金的周平均凈值增長率為2.68%的情況下,國聯安上證大宗商品ETF的周凈值增長率竟然高達5.6%,高出市場的平均水平一倍多,另外,市場上還有11只指基的周凈值增長率介于3%至4%之間。
國聯安上證大宗商品ETF的凈值漲幅遙遙領先,與上周基礎市場行情方面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采掘等板塊的漲幅領先密切相關。該基金所跟蹤的大宗商品指數,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從市場表現情況來看,該基金上周的領漲表現與前幾周的墊底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未來,具有這種強烈行業特色的ETF,適合具有較強選時能力、較高行業配置能力的投資者多多關注。
2、主動型基金
標準股票型、偏股型、靈活配置型這三大類主做股票的基金上周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2.17%、1.88%和1.78%,標準股票型基金繼續領先。從具體基金的市場表現來看,周凈值增長率領先的基金全部在標準股票型基金里,其中,東吳行業輪動的周凈值增長率為7.34%,仿佛基礎市場行情又返回到了股改時代。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速度如此之快,關鍵的原因在于它重配了采掘行業,占比為38.32%,較市場上常規的第一大行業――制造業還多將近15個百分點;其次,對于個別券商類股票的成功投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其凈值的快速上升。從公司層面上來看,南方、廣發、信達澳銀、天弘、景順長城等,上周旗下均有一些基金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二)主做債券的基金
一級債基、二級債基上周取得了較好的收益,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0.47%和0.35%。上周,博時穩定價值是全體債券型基金里績效最為出彩的一只,A、B兩類份額的周凈值增長率全部超過了2%,分別為2.74%和2.68%,這樣的收益率,超過了很多股票型基金。作為一只債券型基金,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很不容易。從公開的信息披露來看,這種績效的獲取,很可能與該基金特別重倉持有的銅陵轉債有關。截至去年年末,該基金持有銅陵轉債2.31億元,占該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為22.93%,該轉債上周末的收盤價為197.48元,全周上漲了18.5元,漲幅為10.34%。
貨幣市場基金上周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0.0633%,繼續屬于一個較高的平均績效狀態,不過,相對于前周,該收益率已經降低了約三分之一。鑒于貨基近期的整體投資背景情況,其收益率的井噴狀況將會逐漸回歸平靜,因此,貨基的績效將可能有繼續小幅回落的空間,直至回歸其正常狀態。從具體基金的績效情況來看,近期收益率高的一些品種,多為以往中長期績效表現一般的,因此,對于一些短期績效表現突出品種的過多宣傳,廣大投資者應該注意分析,審慎投資。另外,貨基是流動性儲備品種,且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并不等同于年度績效,因此,短期績效根本不可以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
總體來看,由于一些基金公司對近期這種短期收益的過度宣傳,可能已經引來了很多的申購,這或許是一種因小失大的行為。因為:(1)攤薄了有限的收益,對于原持有人不利;(2)降低了相關基金的2011年度績效排名,更為可惜。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