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私募受沖擊,或推動第三方渠道銷售
新快報訊 據《東方早報》報道,知情人士向記者證實,國有四大行(中、農、工、建)于今年推出了陽光私募公司的“白名單”,即總行圈定部分陽光私募公司的名單。在同陽光私募公司發行產品合作上,要求各分行同名單中的私募合作,如要與名單之外的私募合作須上報總行審批。
知情人士透露,“農行選定了16家陽光私募,其中包括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尚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武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廣州新價值資產管理公司等。中行初步選定了15家陽光私募。工行和建行也各自圈定了自己的陽光私募。在上述四大行圈定的陽光私募“白名單”中,部分陽光私募重復出現。”
該消息對未上名單的私募公司是個壞消息,并引發私募界震動。上海一家私募公司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四大行對公募基金也有選擇,因此選擇陽光私募并不意外。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國內私募基金公司共242家,運行中的私募產品共628只,這些私募產品的總資產規模已超過了2000億元。
四大行集中收權
四大行的此項收權舉措意味著,分行或已喪失了自主選擇權。
某國有大型銀行在滬私人銀行負責人昨日證實,今年以來尚未收到總行要求各分行按總行圈定的陽光私募公司名單進行發行合作的通知。不過,在2010年下半年,總行專門召集開會討論宣布了重點合作的陽光私募公司,初步劃定16家業績表現好、人員穩定性高、成立時間久的陽光私募。據介紹,這16家陽光私募公司主要從證監會指定披露媒體歷年評選出的獲獎陽光私募公司中產生,包括上海尚雅、廣州新價值、上海重陽、深圳武當等四家。
“類似一個準入機制。”上述負責人表示,一般而言,與私募公司談合作都由總行出面,分行只作為渠道銷售總行審定的私募產品。
一家位列名單中的私募基金人士告訴早報記者,“每家銀行的選取方式不一樣。主要看業績和規模。現在銀行都是發TOT產品銀行募集一定數量的資金后,選定部分陽光私募作為投資顧問,但是募集的資金分給每個陽光私募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會根據每個私募自身的業績而變化。”
或推動第三方渠道
對于四大行開出的“白名單”,有私募業人士表示:“大銀行不行,只能找中小銀行,另外還有其他渠道,比如諾亞財富等第三方銷售渠道。”
據私募排排網主編龍舫介紹,陽光私募目前主要的銷售渠道有五種公司自銷、第三方理財機構代理銷售、券商渠道、信托公司渠道和銀行渠道。“其中,銀行渠道的銷售占比是最大的,在私募公司能占到五成以上,有的甚至占到七八成。”
由于銀行有先天的客戶優勢,同總行合作往往能夠募集可觀的資金規模,成為各陽光私募爭奪的對象。
可查資料顯示,上海重陽投資旗下私募產品重陽3期,通過招行總行層面在全國代銷,首募規模達到10億元以上,創下當時私募發行的最高紀錄。去年年底,北京鴻道投資旗下私募基金產品在招商銀行總行首發規模達到18億元。相比之下,同銀行分行合作的陽光私募,新產品募集規模多數只有1億元到2億元左右。而一些中小私募基金公司話語權不足,只能與銀行分行合作,一般新產品募集規模只有1億元到2億元。
龍舫指出,四大行推出的陽光私募“白名單”對陽光私募的銷售影響最大。之前還能同四大行分行合作的陽光私募,如不在“白名單”中,只有尋找其他渠道了。
上海一家陽光私募負責人亦坦承,未上“白名單”的中小陽光私募只能找中小銀行,中小銀行不行,只能找如諾亞財富等第三方銷售機構。
“銀行的渠道受挫后,可能會促進我們這種第三方機構的代理銷售。”龍舫說,目前自銷和信托渠道都比較弱,信托公司僅僅積累了一些信托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