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3日,2011年以來上市的21只新股已有15只破發,這些新股的平均攤薄發行市盈率達到81.8倍。不過,包括基金在內的詢價機構似乎還未受到影響。以1月25日即將上市的天晟新材為例,發行價定為32元,對應的攤薄發行市盈率高達88倍。而一只債券基金居然給出了55元的報價,比發行價高出70%多。 為什么機構愿意給出如此離譜的報價,基金經理不怕“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嗎?
對此,一位基金經理解釋,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后,機構網下打新需要搖號,要想中簽,至少也得入圍。“這樣,詢價時當然要盡量往高報,才可能確保獲得參加搖號的機會。”這位基金經理說,公司有的基金老是打不到新股,連入圍都沒資格,就是因為過于保守,報的價太低。
而他們之所以敢于報高價,除了部分個股確實具有高成長性、值得付出高估值外,二級市場上的新股不敗神話也是重要原因。有位基金經理做過統計,2009年新股發行重啟至2010年10月底,共發行股票392只,網下鎖定3個月后出現虧損的新股有54只,占比13.78%,價格平均虧損幅度為7.64%。鎖定3個月后獲得盈利的新股有338只,占比86.22%,價格平均盈利幅度高達52.26%。既然打新股能獲利50%甚至更多,基金經理自然敢于抬高報價。目前破發新股數量不是太多,尚不會影響打新者的熱情,只有等破發成為普遍現象,才會反作用于一級市場。
在新股高價的形成機制中,投行推波助瀾的作用也不容小視。有基金經理透露,有時他們注重安全,報價不高,投行的人就會打來電話,“你們的報價太低了,把平均價都拉下來很多,要不干脆你們就別報了。”由于上市公司天然地希望能多募資金,承銷商也有利益在其中,往往會撮合高價發行。
當然,有些基金確實不負責任,逢新必打,為了能入圍搖號亂報高價。但那些推波助瀾的投行和二級市場上不顧基本面、盲目炒新的人更是助推新股高價發行的幕后推手。2011年以來新股頻頻破發,給了那些炒作新股的人當頭一棒。當二級市場不再認可高市盈率新股、中簽機構頻頻虧錢時,市場之手的作用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一級市場的報價自然會回歸正常。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