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朱景鋒
2010年,A股市場以154只的新發數量創下歷史峰值,但可觀的數字表象下,卻掩蓋不了這樣的事實:全行業的資產管理份額縮水465.97億份,新發基金規模趕不上存量贖回。國金證券研究顯示,2010年發行數量超過5只的9家基金公司中,6家基金公司規模縮水、2家基金公司份額縮水。
與新基金的火熱發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熟練基金經理的匱乏,新基金的洶涌發行浪潮和空前擴容,對人才密集型的基金行業來說,無異于一場新的人才爭奪戰。一個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兩只甚至三只風格迥異或約定投資策略完全不同的基金已屢見不鮮。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數量的增長應該以培養合格的基金經理為基礎,如過分追求基金數量,而基金管理人才不足,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行為。基金公司基金的發行數量和發行速度應與其自身的人才儲備、系統開發和渠道銷售情況相匹配,如盲目擴張,對投資者、基金公司和基金行業都是很不利的。
基金經理到底多緊張?統計顯示,目前公募基金總數達到704只,基金經理總數達到597位,其中,一人同時管理三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經理達到59位,占基金經理總數的比例近10%,一人同時執掌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達到了209位,占基金經理總數的35%,也就是說,同時掌管兩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經理占基金總數的比例達到了45%。
在一人同時執掌三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經理中,債券型和被動投資基金最為常見。華夏、易方達、華安、友邦華泰、華寶興業、招商、南方、富國、工銀瑞信、建信、融通、大成等公司均是由一位基金經理同時執掌三只指數基金,固定收益產品方面,建信、工銀瑞信、國聯安、中銀、長盛、富國等公司出現基金經理“一拖三”的情況。
相對于指數型和固定收益產品,主動投資基金“一拖三”更受市場關注。統計顯示,“一拖三”不僅發生在華夏、南方、上投摩根、銀華、建信、融通、匯添富、光大保德信、華寶興業這樣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中,也發生在民生加銀、金鷹、華泰柏瑞、寶盈等小公司身上。顯然,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也存在投資人才不足的情況。最近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發行新股票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已經在管理兩只基金,新基金成立后,該基金經理將達到同時只能管理三只的上限。新基金的密集發行已經使熟練甚至是合格基金經理的供應嚴重短缺。
有基金研究人士指出,一個合格基金經理的成長往往需要相當時間的積累,優秀的基金經理更需要股市的磨練。但現在每年發行那么多產品,一方面造成老基金經理掛職幫助發行的現象,另一方面很多還未具備條件的基金經理不得不“硬著頭皮”上位,基金經理低門檻擴容,為將來新基金的運作和投資埋下隱患。
對那些“一拖三” 的基金經理來說,也面臨尷尬的局面,由于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專長和投資風格,如有些擅長價值挖掘,有些喜歡追求成長,但他自己管理的三只基金卻具有完全不同的契約和既定的投資策略,由一個人同時管理三只基金很難做到完全按照各自基金契約的要求進行投資。造成的結果是,雖然基金名稱不一樣,但在實際投資上,卻存在高度的同質化,一些基金甚至出現違背契約投資的情況。這些都是基金公司無視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盲目追求基金數量帶來的惡果。
此外,一些一年左右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經理,紛紛成為公司新發基金時的“領軍人物”。一股票型基金經理去年業績居于同類前20名,于是乎,這家基金公司接連兩只新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均是這位基金經理。業內人士表示,新基金發行時需要業績突出的基金經理作為“賣點”,等到新基金募集成立后,不排除公司會安排基金經理助理甚至是資深研究員來主管這只新基金,“現在新基金相對于基金經理來說,就好比僧多粥少。”上述人士表示,這也將導致新基金在以后的運作中會越來越多地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發生。
45%基金經理一拖多
目前公募基金總數達到704 只,基金經理總數達到597位,其中,一人同時管理三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經理達到59位,占基金經理總數的比例近10%,一人同時執掌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達到了209位,占基金經理總數的35%,也就是說,同時掌管兩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經理占基金總數的比例達到了45%。
從95億到35億 單只基金規模大降
2007年底單只基金平均資產規模接近95億元,但到了2010年年底單只基金的平均資產規模只有35億元,比2006年年底的近28億元只高出不到30%,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2011年或2012年單只基金平均規模可能低于30億元。
358只新基金 8000億規模縮水
從2007年年底到2010年年底4年間,中國基金業一共成立了358只新基金,比2007年年底的346只基金總數還要多,但這358只新基金并沒有給基金業帶來規模增加,反而由于股市的下跌和老基金的贖回,基金資產規模從近3.3萬億元下降到了不足2.5萬億元,下降了接近8000億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