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華斐
盡管在2010年的年度排名大戰中取得了“一哥”殊榮,但在孫建波的心目中,這種“榮譽”只是“娛樂化”。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長期為投資者取得超額收益,意義遠比拿得某年的冠軍重要。”
孫建波以邏輯清晰為媒體所稱道:無論回答什么問題,他總能明白所指重點,給出的答案往往如同一篇論文。
孫建波的目標絕不只是2010年。“2011年不會是牛市,但可能是牛市的孕育期。”他表示,2011年的市場會有一些階段性機會,而他較為看好2012年的市場。
“貝塔下的阿爾法”
孫建波最常說的理念是:按照“貝塔下的阿爾法”策略,去尋找符合經濟增長策略下的優質個股。
自1998年進入證券行業以來,孫建波從最初任職于中國人保、銀河證券,到中信基金、華夏基金,再到華商基金,工作經歷覆蓋了保險、券商和基金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中信基金和華夏基金工作時,都曾擔任過策略分析師一職——通常,這個職務的人都具有對市場大勢的把握能力,以及對經濟發展和政策變動的敏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貝塔”。
在2009年以前,策略分析師是個被券商、基金公司高度看重的職位,他們的策略研究成果往往決定著一個公司在某個時間點的倉位高低。在2009年之前,這種擇時能力往往決定了公司全年的業績。
2009年之后,尤其是2010年市場表現尤為震蕩,自下而上的選股能力,也就是“阿爾法策略”為業內高度重視。
2010年華商盛世也很少運用擇時調倉策略,其全年倉位一直保持60%至80%之間。在二季度大盤暴跌的情況下,孫建波以68.21%的倉位排在所有股票類基金的第二位,僅次于30.25%倉位的嘉實主題。這一策略對其全年度業績而言尤為重要。
從表面看,孫建波的“成績”來自其選股能力。譬如,去年二季度新增的重倉股登海種業(002041.SZ)、敦煌種業(600354.SH)、山東黃金(600547.SH)、大商股份(600694.SH)等,它們在二季度分別上漲了42.08%、13.50%、4.60%和11.43%,同期大盤指數下跌22.86%。
但看似個股選擇的背后,是孫建波基于對整個經濟形勢微妙變化的敏感,和自上而下的投資邏輯。“早在去年三四月份,我們意識到可能存在通脹隱憂。于是就布局了種子、農業類,以及黃金、商業等抗通脹的股票。”孫建波回憶說。類似的情況還包括:在去年10月份迅速加倉資源股,但由于上漲來自貨幣因素而非實體需求,因此認為它是“反彈”而非“反轉”,在央行加息后就果斷離場。
這是他“貝塔下的阿爾法”理論實踐的案例。即,在各種因素中找出最能影響市場的決定性指標,或許線索很細小:市場里的菜價,保姆的工資……判斷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導致的趨勢,之后尋找最能在這種趨勢中受益的個股,那些具有行業壁壘、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
“個股選擇從來不能一葉障目。”孫建波總結:“低頭拉車,不如抬頭看路。”
2011年孕育牛市
孫建波認為,目前主要的趨勢依舊是經濟轉型以及抑制通脹。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11年及之后幾年的主旋律毫無疑問是經濟轉型。去庫存之后的實體需求使他對2011年的經濟增長較為樂觀。在“保增長”沒有難度的背景下,“轉型”和“抗通脹”在政府決策中的影響會上升。他依舊看好新興產業,包括一些智能電網、高鐵、生物等領域的個股,但他指出,這些行業中也存在風險。
“很多被歸為這類產業的公司缺少實質競爭力,一旦因抗通脹而收縮流動性,這類公司最容易受到沖擊。”孫建波強調,一定要精選個股。譬如電子信息等行業,一些表現好的股票未必真正具有高端技術,在機械儀表等行業也是如此。
盡管認為通脹是2011年最大的隱憂,但孫建波并不過分悲觀。他認為,在前期政策密集出臺后,會有一段對政策作用和經濟增長情況的觀察期。
此外,在2010年一直被低估的周期性個股估值有可能會回升。“就像標普500成份股的變化一樣,有些行業估值下移的趨勢難以改變。”
在這兩者相互交織的作用下,2011年的市場指數表現可能較為平淡。“不會是牛市,轉型不明朗,通脹也會給企業成本造成壓力。”他指出:“但會比2010年好,而且有一些階段性機會。”
“隨著經濟轉型逐步明朗,中國經濟形勢轉好,牛市才有可能會來。”他較為看好2012年的市場。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