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2010—2011證券市場回顧與展望 > 正文
12月中旬,一位身在北京的知情人士在和理財周報電話交流的時候,直言:“基金法要大變了。”
理財周報記者 熊婷婷/文
2010年進入了倒計時。
該總結了。但是總是有些故事還沒到結束的章節,剩一個結局,留一點懸念,余一段好奇。
數數基金行業,很多事情我們在這一年看到了開始,但沒看到結束,懸念最大的,莫過于基金法修訂、徹查老鼠倉的結果、王亞偉的去留。
基金法的修訂,何去何從?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器,就是基金法。
12月中旬,一位身在北京的知情人士在和理財周報電話交流的時候,直言:“基金法要大變了。”此位知情人士,也正是因為基金法修訂一事身在北京。
而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近日在深圳透露,《證券投資基金法》修訂起草工作已正式啟動,私募基金將納入新的基金法中。
私募納入基金法管理范圍,將按照怎樣的標準呢?24日,記者再度與上述知情人士聯系,該人士透露:“我現在還沒有看到具體的法律修訂條文,私募按說是要被納入監管范圍,但是這條線怎么劃分,按照什么標準,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計劃,只是有這樣一個方向。”
對私募來說,是喜是憂?上述人士表示:“我覺得大家不必過于擔心。納入監管范圍,是要監管,也是要發展,只有監管規范了才會有大的發展。對于這種方向,我是很歡迎的。”
坊間對于新基金法修訂版面世時間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有分析人士認為很大可能修訂版會在明年兩會期間提交通過。對此,上述人士表示:“沒有那么快吧,程序上有很多事情,我預計的進程是明年能看到一些成果,比如會對修訂版征求意見。”
“第四人”不是最后一個
“老鼠倉”、“第四人”如今已是城中熱話。談及這兩個詞,業內人士的語氣總是顯得避諱又興奮。
“大家都在討論誰會是第四個被抓。”一位上海基金公司人士這樣描述他們的業余生活。
關于第四人,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大家普遍認為會是公轉私的基金經理,畢竟公轉私的人太多了,而且公募里面本來就事兒多。”
更有八卦意味的是,上述人士還向記者透露:“據說前一段時間被查的基金經理中,有個哥們兒貌似是因為小三兒出的事兒。為了小三跟老婆離婚,然后離婚之后老婆沒放過他,把他的破事都給捅出來了。”
回到第四人的問題上,另一位上海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聽說第四個人是國海富蘭克林的黃林,他已經離開國海一段時間了。”
記者隨后撥打了黃林的手機,電話接通后,對方男子稱:“這個號碼現在已經不是黃林的號碼了,換掉了。”
第四個人到底是不是黃林,黃林現在身在何處,是一個懸念,但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關于老鼠倉重案組的第四人的所有猜測,隨時都會淹沒在“第五人”的話題中,只要徹查老鼠倉的行動還在繼續,只要“第五人”還會出現。最大的懸念是,這一輪“嚴打”,要到何時結束?
“畢竟,誰能說自己經得起調查呢?這個行業又幾個能是真正意義上清清白白的?”上述上海私募人士拋出這個疑問,頗有隔岸觀火的輕松。
不管走不走,我們都應該感謝王亞偉
感謝王亞偉,不為別的,就為每到年底盤點的時候留給我們的懸念:王亞偉是不是第一名?王亞偉走還是不走?
走不走,這個話題已經說了兩三年,發展到現在,更像是業內人士齊參與的一件買大小的游戲,年年玩,年年還玩不膩。只要王亞偉還在華夏一天,這個問題,就永遠不會停止。
經常“被辭職”和“被跳槽”的王亞偉,不知道自身對這些傳聞感受如何。“食得咸魚抵得渴”,這是廣東人的說法,這就是成名的代價。
12月初,坊間再度傳出有私募2億挖王亞偉的傳聞。
“北有王亞偉,南有李旭利。”在李旭利遭遇調查之前,王亞偉走不走,持兩方說法的業內人士還是旗鼓相當的。但是李旭利公轉私遭遇調查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
對于之前的公轉私潮流,上海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之前可能大家以為公轉私后,在公募的事情就一筆勾銷了,但是李旭利事件發生后,大家發現不是這樣,以前的事情,照樣會查,不管你現在在哪兒。”
所以現在大家幾乎達成共識,公募基金經理怕是一時半會兒不敢跳了。
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人期待王亞偉能出走。上海一位基金公司高層在與理財周報交流的時候曾表示:“現在基金行業面臨的瓶頸,體制方面有很大的原因,而管理層遲遲不見動作,如果王亞偉出走,肯定是基金業一件大事,非得這種猛癥出現,或許管理層才會認真面對這個事情。”
買“不走”的人也有理由,一位業內人士表示:“2億哪里挖得走王亞偉,而且王亞偉現在也不敢走。”
忽略身價因素,從純投資角度來講,也有支持“不走”的理由。一位券商資管業務老總在和理財周報交流時曾提到:“公募和私募的投資策略還是有所區別的,的確有很多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轉戰私募仍然表現很好,但是也有一些不是很適應私募的操作方式。現在公轉私是潮流,但是我估計若干年后,也許也會出現回流的。”
公轉私成績差強人意的也不少。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鄭拓所管理的多只產品表現欠佳,其中去年11月成立的好望角深藍一號,今年以來虧損接近30%。
一位與鄭拓進行過深度交流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之前我和鄭拓聊的時候,他多次提到他的模型,其實他之前在交銀的投研團隊,特別是數量工程團隊給了他很大的支持,他跳出來做私募后,就失去了這種平臺,當時沒考慮到這點,可能也是太順利了,自信心膨脹的結果。”
但是此位人士對王亞偉還是充滿信心:“現在大家關注王亞偉的角度太多太雜了,回到投資,我認為王亞偉其實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在所有公募中,他最早買的茅臺。”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