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基金之“最”(六)規模擴張最快的基金公司華商基金:業績給力 規模更給力
發自《投資快報》記者 伊莎
當選理由:
1、去年業績表現出色,今年繼續維持強勢。
2、今年以來,管理資產規模新增214.94億元以上,增長率超過160%,位居所有基金公司之首。
業績穩居前列,規模擴張自然順風順水。在2009年業績表現給力的情況下,華商基金今年以來業績繼續風光無限,各個季度都穩居前列。與之相生的是,公司的規模擴張也是前所未有。一年新增214.94億元的總資產凈值(根據老基金三季報數據以及新基金募集數據,下同),華商基金當之無愧地成為2010年版圖擴張最快的基金公司。
規模擴張位居首位
華商旗下基金今年的業績表現可謂可圈可點。由于在2010年各季度業績表現突出,華商基金今年的擴張之路順風順水。根據三季度披露數據以及新成立兩只新基金的募集規模,華商基金總規模為348.78億元,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0位。今年年初其規模僅133.84億元,不到一年的時間,華商基金資產凈值增長了214.94億元,增長率高達160%。而四季度以來,業績增長所帶來的大量申購,令華商基金的規模已遠超季報所披露的數據。成立僅4年的時間,華商基金的發展之路較為迅速,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2009年,公司的資金規模增長了133.84億元,增長率達到180%,2008年年底公司管理的資產僅47.76億元。
資料顯示,華商基金成立于2005年12月,然而直到2007年公司才發行了第一只基金。其大股東華龍證券持46%,華電集團和濟鋼集團各持有34%和20%,屬于典型的券商控股的基金公司,不過其大股東曾明確表示不干預公司正常經營。公司現任的總經理王鋒在2009年8月走馬上任,而王鋒此前曾經擔任華商領先企業基金的基金經理。
華商基金目前管理7只基金產品,分別為華商盛世成長、華商領先企業、華商動態阿爾法、華商產業升級及華商收益增強基金等,覆蓋了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等多種基金類型,今年均取得了突出的投資業績(華商穩健雙利AB、華商策略精選分別于今年8月和11月成立)。
業績持續給力
華商旗下基金在各個季度穩居前列的業績是支撐公司規模擴張的主要動力。今年前三季度,華商盛世成長以23.67%的收益率一舉拿下了公募基金的冠軍之位后,便穩居榜首。
截至目前,華商旗下滿一年的三只股基華商盛世、華商動態阿爾法和華商領先企業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為44.68%、28.66%、21.70%,在全部的631只基金中分別排名第一、第九和第四十三位。滿一年的債基華商收益增強A和華商收益增強B也排在了同類基金的第十一和第十六位。
2009年華商基金旗下共有3只股票型基金(包括混合型),華商阿爾法基金成立于2009年11月24日,除去該基金外,其余兩只基金均業績不俗。其中華商盛世成長2009年的收益率為106.8%,位于所有基金中的第五位,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四;華商領先企業基金業績在所有基金中排第三十三位,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在第八位。
市場人士認為,華商基金的迅速發展完全得益于旗艦基金華商盛世成長的成功運作。
華商盛世成長成立于2008年9月23日。成立時規模僅3.85億份,2008年底份額只剩下1.57億份。但隨著業績大幅提升,其規模也大幅提升。2009年該基金凈值增長率高達106.8%,成為少數幾只收益翻番的基金。今年以來該基金的收益率高達44.68%,穩居第一。
2009年年底,該基金規模為12.42億份,比年初增長近7倍。到今年三季末,該基金規模達86.38億元,比成立時增加21倍。
人才配置、管理轉型
在四年的時間里,華商基金終于由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成功邁入了中型基金公司行列。在迅速發展的背后,業內人士關心的公司的業績能否持續,增長能否持續?在規模增加的同時,公司的管理、投研隊伍能否跟得上?公司對未來的發展是否有清晰的規劃?
靠業績和產品取勝的道路或已結束,增強投研團隊等核心人員配備,提升基金投資業績,再把基金養大,成為華商基金的成長路徑。
華商基金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莊濤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內部提及明年最大的任務是夯實基礎,苦練內功,實現管理上的轉型。”
“我們剛在媒體上發了整版的招聘廣告,”莊濤表示,“以前沒有這個實力,現在可以逐步增加人手了。”此外,他們還打算發展專戶業務,通過多元化發展來分散公募業務風險。
來年投資展望
華商盛世成長近兩年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均能取得超額收益,在倉位水平上該基金市場均值相差不大,但換手率為行業平均水平兩倍。依靠基金經理優秀的管理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超額收益。
華商阿爾法設立一年多時間里取得了突出的管理業績。該基金注重強化選股,并堅持中長期持有。在結構性機會主導環境下,個股選擇或將繼續主導基金業績分化,因此對于選股能力較強的華商阿爾法可進行關注。
發自《投資快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