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玨 發自上海
11月的上海,天氣陰冷而潮濕。2009年轉投私募的李旭利被調查的傳言,讓這陰冷的天氣又增添了幾分刺骨的寒意。11月12日,基金圈內人士告訴記者:“李旭利可能被監管部門調查。”如果消息屬實,那么他是基金經理轉投陽光私募被調查的第一人。一位熟悉李旭利的人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事實在不太好說,聽到很多傳言,但我也不知道確切的消息。”
11月17日12時26分,時代周報記者撥通了李旭利的手機,接電話的是一位男士,他表示李旭利出去了,并沒有帶手機。12時55分,記者再次撥打了李旭利的手機,但這次無人接聽。此外有消息稱,有人曾在11月16日在MSN上見到李旭利登錄過。
重創重陽投資
10月25日,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重陽投資” )宣布,該公司原首席投資官李旭利已經離職。此消息一出,上海基金界頓時如炸鍋一般,公募、私募以及媒體都在猜測李旭利在此時選擇離職的原因,一時間各種傳言甚囂塵上。
重陽投資給出的原因是李旭利身體不太好,需要休息。而李旭利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主要還是因為身體原因。但此番說法并沒有平息外界對此事的各種猜測。
出身名校的李旭利早年求學經歷可謂一帆風順。1998年至2005年李旭利任職于南方基金,曾任基金經理、投資總監等職。在2001-2005年熊市時,他所管理的產品始終保持了正收益。2005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交銀施羅德” )擔任基金經理。之后又出任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2009年7月加盟重陽投資開始私募基金運作。
此后不久,李旭利以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理由”結束了在重陽投資的工作,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不會繼續做投資了”的結論。在李旭利正式離開重陽投資后的不到一星期的時間里,媒體上便出現了關于他被監管部門調查的言論,原因更是五花八門。針對媒體上對重陽投資的質疑,重陽投資11月17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指出“上海重陽投資管理公司自成立以來從未參與任何所謂‘利益輸送’行為”。
一位基金界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相比其他的說法,調查更有可能是針對李旭利在公募基金供職時期的一些事情,不過這也只是推測。”“我們現在同行之間都不會談論李旭利的事情,太敏感了不好說。”一位來自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李旭利的離職對于重陽投資來說,可謂打擊不小,重陽系重倉股均出現疲軟走勢。
公募私募爭斗
有關李旭利的離職,各種傳言不絕于耳。在各式的傳言之中,又以被監管部門調查最為牽動人心。業內人士稱,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此次事件是“公募”對“私募”的“絕地反擊”?
隨著陽光私募的發展,公募基金經理紛紛投向陽光私募,“公轉私”熱潮愈演愈烈。基金大佬之一莫泰山由交銀施羅德轉投重陽投資,標志著“奔私”的基金人士已經上升到了公募基金的“掌門人”的地步。根據朝陽永續提供的數據,截至2010年10月中旬,共有311名陽光私募投資經理發行了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不包括有些產品沒有指定投資經理或者因為沒有公開數據而致使產品經理不詳的產品)。
在統計的311名陽光私募投資經理中,有券商背景的陽光私募投資經理最多,有128人,占統計投資經理人數的41.16%;有公募基金背景的投資經理有67人,占統計人數的21.54%;有保險公司背景的投資經理有19人,占統計人數的6.11%。
“前段時間私募從公募挖了不少人,包括基金公司高層,這次李旭利的事情也許是對這些‘奔私’的人群一次不小的警告。”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倒不認為這次事件是因為從公募轉投私募的人太多,監管部門“殺雞儆猴”,人才從公募流向私募是一個機制的原因,這種趨勢是很難被逆轉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基金本身就是一個大眾理財工具,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就像大學一樣,最頂尖的人才成長之后不一定一直留在公募基金。如果這次李旭利的事情屬實,那么會更加促進“公轉私”的熱潮,因為大家會覺得待在公募沒有私募安全。“李旭利是一個做私募很張揚的人,也可能因此引起了注意。”上述分析師評價。截至記者發稿前又有傳言稱,一家資產規模排名前列的公募基金總經理被“雙規”,各家基金公司紛紛忙辟謠。究竟何為真相,何為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