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李旭利涉嫌內幕交易被調查 > 正文
⊙本報記者 涂艷
關于跳槽、人事斗爭、被調查這些常被冠之以“個人原因”的公募基金經理辭職理由,人們早已耳熟能詳。而這一次卻是他,2009年轉投私募的李旭利,這位幾乎可以被認為是陽光私募標桿的風云人物。
日前,關于李旭利離職的原因,重陽投資和管理層均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關于李旭利被監管部門清算的傳聞流傳最廣,也最頻繁地得到了媒體和公眾的眼球。事實上,在10月25日,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宣布,該公司原首席投資官李旭利已經離職。
關于“調查門”有稱,李旭利的重陽3期在買入中國南車等股票之后,讓原先的老東家——交銀施羅德基金抬轎子;但也有稱,調查還是針對李旭利在交銀施羅德時期發生的一些問題。雖然版本頗多,但至今詳情不得而知。
李旭利事件余波纏繞,但關于監管部門欲借此整肅這個資產管理行業的“殺雞”論隨即流行。“基金經理即使離職后,原先的違規是否會被舉報、被調查都很難確定,確實會對打算通過跳槽私募來一走百了的公募基金經理一次震懾。”業內一位資深基金評價人士表示。
不論如何,我們不希望這成為私募基金自身缺陷集中爆發的導火索。“行業內急需一次自身調整和修復,如果既能賺錢又能炒股,同時還可以肆意操作,豈不人人向往之?私募基金需要規范化,沒有體制約束的基金經理個人誠信是打造品牌的基礎,短期業績是否具備可持續性還是其次。”在這位人士看來,沒有規范化運作的私募基金岌岌可危。
誠然,在投資市場中,僅以個人自律搭建起的信用并不那么牢固,品牌也可能轟然倒塌。“私募有自己的客戶服務群,拿并不透明和完整的私募業績和公募基金比,并不客觀。如果私募遭遇信任危機,或許將是致命的。”北京一家基金的投資總監表態。
而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也于近日表示:“今后,市場的發展一定建立在個人的市場管理信用基礎之上,而不能建立在監管部門或國家給予的信用基礎之上。私募領域的從業者也要珍惜今天的工作,為客戶掙好每分錢,形成自己的一套科學的、可重復的投資管理體系,有一天你一定會像公募基金的管理人一樣,成為社會的主流。”
據悉,目前幾家規模較大、過往業績良好的陽光私募已經和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搭建起合作平臺,原先倚靠個人人脈的傳統銷售方式正因行業內競爭的加劇而悄然生變。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私募基金的業績離散度高于公募基金,且管理和投研實力不可與公募匹敵,故希望通過銀行的渠道優勢占據市場。如果李旭利事件最終被定性,不難猜測的是,私募基金的品牌及管理人誠信將成為未來市場投資者首先需要檢驗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