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方 麗
私募基金今年業績表現突出,不少私募產品收益率已超過80%,引起市場關注。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配置私募需要走出三大誤區。
走出誤區一:中小型私募并非總是“小而美”。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了近12月以來業績最差的50只私募基金發現,其中大型私募只有民森一個,占比為4%。中小型私募在下行風險的控制方面要明顯弱于大型私募。這主要和中小私募公司架構簡單、規模小、投研人員少有關。
走出誤區二:激進型私募并非“高風險+高收益”。據好買基金統計的42只激進型私募中,有3只基金近1年收益為負,5只收益率介于0%~10%之間,19只收益率介于10%~30%,漲幅超過40%的基金僅有11只。還有相當一部分私募,在抓住上漲機會的同時,擁有比較良好的風險控制。此外,還有一些私募,或許當月的凈值增長幅度并不是最搶眼的,但是由于擁有良好的風險控制,以及較為持續的獲取收益的能力,使得這些基金擁有較高的復合收益率。
走出誤區三:大型私募并非好且穩。好買基金統計,截至10月27日,10家私募公司旗下基金的數量超過10只,14家管理私募數量在5至9只之間,62家管理私募數量在2至4只之間,余下133家公司旗下僅有1只私募基金。從業績來看,大規模的基金公司并未見明顯的優勢。在下行風險的控制上,在這10家大型私募基金中,僅有3家私募基金的最大單月下跌幅度小于私募-8.14%的平均水平,分別是云南信托、星石、從容。就整體而言,大型私募基金并不意味著業績優秀或是下行控制較好。綜合來看,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投研隊伍更正規,投資風格也更穩定。不過,大型私募基金公司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如大規模資金的進入可能對其業績造成的沖擊;規模擴大后,將業績做得突出的動力降低;人員的擴大使得投研團隊需要一定的磨合期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