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眾祿基金研究中心專欄 > 正文
眾祿基金研究中心 楊鋼/文
11月1日,新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及配套規則公布,向社會征求意見。在修改稿中,出現了6處明顯變化:
1.
擬取消關于管理證券投資基金2年以上、公司凈資產不低于2億元人民幣、管理資產規模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等條件,允許所有經營規范、配備專門業務人員、制度健全的基金管理公司參與專戶理財業務。
2.
降低了單只專戶產品的初始規模,由原來的五千萬降為三千萬。
3.
適度提高單只一對多專戶產品投資單只股票的比重,由原來的10%提高至20%。
4.
取消不同投資組合之間同日反向交易的限制。
5.
適度增加一對多專戶產品開放參與和退出的頻率,由原來的每年至多開放一次增加至每季度至多開放一次。
6.
增強一對多專戶產品業績報酬收取方式的靈活性,簡化一對多專戶業務客戶資料表的備案手續,從原來的5個工作日內報備簡化為每季度結束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報備。
眾祿基金研究中心認為,從2008年2月首批9家公募基金公司獲批專戶理財資格,公募基金的“私募”業務已有近3年歷史。專戶理財的業務形式最初僅有針對機構客戶為主的5000萬門檻的“一對一”,在2008年,“一對一”業務的凈值損失普遍大幅好于公募基金平均水平,讓人們對該項業務產生了期待。2009年9月,“一對多”業務開閘,其300萬的門檻決定了個人投資者可以參與進來,募集情況也較為不錯,但是隨后一年,“一對多”的業績卻讓投資者們大失所望。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35家基金公司獲得特定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管理專戶資產約982億元。其中,“一對多”專戶管理賬戶240個,管理資產366億元。但整體收益并不理想,在納入統計的131只專戶“一對多”產品凈值中,實現正收益的不到一半。雖然經過三季度的努力,大多數產品凈值都回到了1元以上,但與其他公募基金產品相比,收益差距仍然較大,一年期收益最高的產品收益率也不足17%。
我們看一下同期陽光私募的業績,從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陽光私募獲得正收益和負收益的數量比為373:112。有8只基金收益在60%以上,最高的世通1期達到129%的收益。陽光私募的門檻僅為100萬,但是業績,與“一對多”相比卻是天差地別了。
正是因為“一對多”業務的不理想,證監會對專戶理財進行了松綁。這樣一來,所有公募基金公司都可以參與專戶理財,對個股持倉的修改有利于資產配置時的重倉股集中,對申購、贖回的進一步靈活增加了對客戶的吸引力,增加對業績報酬收取方式的靈活性有助于公募基金公司吸引更為優秀的人才。總之,修改后的專戶理財管理辦法將會增加“一對多”的競爭力。
但我們同時仍應該看到,在報酬提取上,“一對多”仍達不到陽光私募對盈利部分提取20%的水平,在投研團隊的自由度上,也還有較大的差距,在門檻上,仍然是300萬和100萬的差別,在申購和贖回頻率上,仍是一季度和一個月的區別。因此,“一對多”想憑借制度上的修改逆轉對陽光私募的劣勢,仍是漫漫長路。不可否認的是,此新規的出臺,對“一對多”是一項福音,對于優秀專戶管理人才的爭奪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高峰期。但必須要等“一對多”的業績釋放之后,投資者才有可能對這項業務重新審視,這種效應至少也要半年到1年后才能夠體現,而公募基金較大的規模、較規范的管理對普通投資者還是具備一定的吸引力的。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