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公募基金經理頻繁的“離職潮”,證監會已備下兩大狠招:一邊借審查大佬級人物敲山震虎,一邊給公募送上政策大禮,提高公募基金的收益率。
本刊記者 閆錚/文
終于出手了!11月1日,證監會密集發文,給束縛已久的公募基金松綁,以應對來自私募基金的持續挑戰。而在此之前,證監會的大棒高高懸在一位私募大佬的頭上,隨時準備給私募基金沉痛一擊。11月2日,證監會官員在媒體前亮相,直面最為敏感的公募基金股權激勵問題。山雨欲來,公募基金翹首企盼,而私募基金從北京金融街19號的窗口感受到了一絲寒意。
一位券商分析師解讀近期這一系列現象時認為,由于近年來公募基金標志性人物大量出走創辦私募基金,造成了公募基金投資者信心下降、市場影響力減弱。證監會一直致力于恢復公眾對公募基金的信心,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此番調整,看似為公募鋪路,卻招招指向私募,這種“鈍刀”割肉,讓私募頗為難受。
積年隱患
2007年以來,公募基金標志性的人物屢屢出走私募基金。2007年末,上投摩根副總、投資總監呂俊出走,創辦上海從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7月,原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李旭利加盟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初原華夏明星基金經理孫建冬轉投私募,創辦北京鴻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募基金當年耳熟能詳如何震、曾昭雄、李澤剛、田榮華、石波、江暉、陳繼武、肖華等人,如今都是投奔了私募的懷抱。
由于2007年大牛市的出現,大部分基金經理都從那一次的市場“紅包”中獲益。從已知信息可知,當年部分管理人員和基金經理的分紅可達1000萬元。但是基金經理非常清楚大牛市之后意味著什么,“再也無法賺到這么多錢”的心理,促使部分頂尖資產管理者去私募掘金。股權激勵的缺位讓公募基金無法留住這些基金經理。
10月30日,一位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對記者表示,除人員流失已成大患外,基金經理難以招聘,也是目前公募基金要面臨的問題。他表示,部分公募基金經理的薪資水平甚至難以匹敵行業分析師。
面對這一狀況,證監會曾在不同場合呼喚整個行業加強管理、優化服務,但是缺乏物質刺激,很難對優秀人才構成實質吸引力,但改變終于在近期出現。
實際上,先知先覺者在此之前就已經嗅到了空氣中彌漫的味道。10月12日,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突然出現在媒體前,他向外界傳達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隨著《基金法》修訂工作的完成,離開公募基金的那些高級管理人、基金經理,只要沒有違法違紀的,也可以重新注冊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
這是證監會官員首次在公開場合明確對股權激勵制度做出承諾。有趣的是在洪磊對外傳達這一信息前,原交銀施羅德總經理莫泰山剛剛確認加盟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陽投資)。
而分析人士猜測,莫泰山的出走可能是證監會下定決心整治人員流失的導火索,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旭利離職事件
分析人士認為,證監會一系列的舉動中,李旭利事件應該是一個開始。
10月下旬,李旭利離開重陽投資一事被確認,市場嘩然。一位經常接觸李旭利的人士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因病離職很難讓人理解,至少在宣布離職前幾天,李旭利并不像有病的樣子。”
10月28日,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告知《證券市場周刊》,證監會稽查部門在回應此傳聞時,言語支吾,從頭到尾沒有否認李旭利被調查一事,并表示,“此事現在不方便說,以后會有個說法。”
對于證監會的這一回應,上述券商基金分析師表示,“符合證監會處理涉嫌違規事件的慣例。”該分析師對重陽投資頗為熟悉,他指出“證監會一直以來對重陽投資比較認可,重陽投資除了從公募挖人比較狠之外,其他方面非常配合證監會的工作,沒想到這次會查到李旭利頭上。”
“敲山震虎”是這位分析師給出的結論,即不管李旭利是否真的涉嫌違規,最終調查結果如何,對私募都傳達了一個信號:私募不是避風港,離開公募未必是一個好的選擇。在從公募轉到私募的人中,不排除有人身上負有“原罪”,拿一個大佬級別的私募人士開刀,無疑更能有效地傳遞這一信息。
“鈍刀”傷人
在“敲山震虎”給私募資產管理者當頭棒喝后,證監會趁熱打鐵,迅速施以“猛藥”刺激公募基金。11月1日,證監會罕見地連續發文,松綁公募基金束縛,三個文件猶如三把“鈍刀”,并非明著砍向私募基金,但私募基金卻切身感到了切膚之痛。
《關于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允許保本基金參與股指期貨,且投資比例不做明確規定,這意味著只要市場存在需求,公募就有可能出現對沖基金。早在9月出臺的征求意見稿中,證監會將保本基金投資股指期貨的比例限定在基金凈資產的30%以內。在放開投資比例限制的同時,證監會還放開了擔保機構的門檻,讓更多的基金公司能夠獲得更大的投資權限,與私募基金放手一搏。新規的出現,使得公募基金迅速做出反應,
目前已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短期內籌集了70億元的擔保額度,這一額度遠超10億元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征求意見稿降低了專戶理財業務資格準入門檻,將商品期貨納入專戶產品的投資范圍,還適度提高單只一對多專戶產品投資范圍,單只股票的比重由原來的10%提高至20%。新規允許全部基金公司從事專戶理財業務,并將一對一和一對多專戶產品的初始規模限制由原來的5000萬元降為3000萬元。此外,證監會表示,未來只要市場有需求,即可設計相關的產品,言外之意,對專戶產品投資各種工具的比例不做限制,允許專戶出現多種多樣的創新產品。專戶也將作為公募基金的試驗田,成功的創新型產品可向公募產品移植。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專戶理財產品出現,而專戶理財產品的投資人顯然與私募基金的投資人有所重疊,競爭的加劇對私募基金來說,是一個打擊。而對公募基金來說,他們有了更多的工具來應對系統性風險,相對私募基金,公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而對私募基金最致命的恐怕就是《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修訂稿)》征求意見稿的出現,基金銷售機構的組織形式將放寬。目前私募基金的銷售更多的依賴信托渠道和第三方機構。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這些私募基金的銷售渠道都取得公募基金銷售牌照,將對私募基金的規模擴張構成沖擊,顯然財力雄厚的公募基金在競爭中更勝一籌。銷售渠道的分流讓私募基金的前景不甚樂觀。
后著連連
種種跡象來看,證監會的動作還遠未到“官子”階段,后著頻頻令人瞠目。11月2日,洪磊攜手華夏、易方達、嘉實、南方、博時、國泰、東吳等基金公司的總經理一同亮相“金麒麟”論壇。證監會連番出手后,洪磊在此次論壇透露出的訊息耐人尋味。
洪磊表示,證監會欲打造一個基金銷售公共金融平臺,這一體系的建立分三個部分,11月1日,證監會公布《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修訂稿)》征求意見稿,該文件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出臺《基金銷售結算資金管理辦法》,規范開戶行和資金劃轉。第三步是出臺相關文件,實現基金份額中央清算平臺與監督銀行平臺的對接。洪磊表示后兩個文件證監會將在不久之后發布,未來基金銷售機構只需與基金份額中央清算平臺和結算資金平臺對接,就可完成交易。
更引人矚目的是,洪磊在11月2日近期公開亮相中,直面敏感的股權激勵問題。他表示,未來將逐步降低新基金公司設立的門檻,引入股權激勵機制。
股權激勵的失位,一直被業內視為公募基金人才流失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此前基金公司的分紅激勵變為期權激勵,相信流失情況不會如現在這般嚴重。
北京大學國際投資管理協會名譽會長、原《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組組長王連洲表示,基金管理行業的核心資源是基金經理,應該給這些職業經理人以足夠的尊重。讓職業經理人持股,不應該有什么障礙。
私募回流
如果股權激勵制度一旦出現,那么對一直謀求“私轉公”的私募管理人來說,回歸公募無疑是一條捷徑。
國泰基金總經理金旭指出,西方國家的共同基金在發展過程曾因為多種原因,出現了大批基金經理出走到對沖基金的現象,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對沖基金或者說私募基金的運作模式,數年以來,大量的對沖基金經理又都回歸到了共同基金。金旭認為,中國的基金行業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出走到私募的部分職業經理人會有回歸公募的那一天。
事實正如金旭所說,出走到私募的明星基金經理人有些人如魚得水,有些人在缺乏強大的投研團隊和系統的銷售團隊的情況下,難復當年之勇,逐漸沒落。
正因如此,可以從基金經理的簡歷看出,部分私募基金經理已經開始向公募回流,甚至部分基金公司的新任投資總監也出身私募。
但有人認為,中國與國外的情況不同。上述與重陽熟悉的券商分析師表示,公募基金的股東多是國有企業,一些離開體制之外的資產管理者無重回體制的可能。如果基金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不能給職業經理應有的空間和舞臺,私募回流只能是一廂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