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趙娟
這已經是童第軼做投資的第16個年頭了。
1994年的夏天,中國剛剛起步的資本市場的炒股風也吹熱了中原名城平頂山。這第一次全民炒股的熱潮中,正在北京讀大學的童第軼隨家人在大戶室里第一次接觸了股票。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這個暑假,童第軼開始買書學習那時流行的波浪理論等各種技術分析理論和技巧。隨后,他的大學時代,除了足球和看書,炒股成了最大的興趣。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童第軼開始大膽實踐,1996年時,他已經獨立管理一個20多萬元的賬戶。
童第軼現在還記得當時自己買入的第一只股票——浦東金橋,那是上海本地股“兩橋一嘴一明珠”最火熱的年代,那是技術分析和股評家最流行的年代。在大戶室小賺之后的童第軼給自己買了一臺386電腦,可以看到即時的圖形和K線圖,這一度讓他興奮不已。1999年“5·19”之后的牛市里,童第軼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那時天天騎著自行車去大戶室買股票,回想起來,還真的很富有冒險精神。”童第軼說。
1998年,童第軼考取了證券從業資格證書,但畢業后延續所學專業結合對金融的興趣他最初的工作是在一家證券類媒體。從1998年到2003年,童第軼寫了大量的財經文章,由于工作關系,他也開始較早的關注香港、美國等國際證券市場。
“當時還沒有陽光私募,我很想去投資機構學習一下。”2004年年底,一直想做專業資產管理的童第軼進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投研中心成為一名分析師。2006年初,童第軼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辭職選擇了創業之路。因為直覺告訴他,大牛市就要來了。
離開中國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可不是個輕松的決定,他笑言,“難以抑制的直覺又讓我無法壓抑心中的夢想。”
2005年5月時,童第軼曾向朋友借了一筆錢,每天滿倉做短線,3個月后本金盈利達到3倍。2006年3月,他開始嘗試做結構化產品,運作資金近千萬,2個月后實際收益接近3倍。2007年下半年,童第軼注冊成立了龍贏富澤公司。
但創業不易。
直到創業后兩年,童第軼才開辟了新的市場部辦公區,現在他和幾名研究員依然工作在最初那幾間不大的辦公室內。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私募市場中,創業初期的童第軼并不像許多公募出身的基金經理有過往的亮麗業績,雖然從事證券投資16年,專業投資也有近6年,但在靠業績說話的資產管理行業,童第軼的過去相當于白紙一張。
陽光私募市場中,除了規范運作,業績是立命之本。不過現在,他已經發行了3只陽光化私募產品,每只產品規模約1億元。2009年,龍贏富澤的第一只信托產品以137.20%的收益率讓童第軼成為年度私募探花,今年以來的產品收益率也在20%左右。
童第軼說,真正的興趣是難以割舍的。回顧自己的經歷,他認為,對于一個投資者而言,必須要有豐富的實踐投資體驗,要經歷幾輪牛、熊市才能夠慢慢成熟。從1994年到現在,童第軼已經經歷了三波市場的牛熊更替。
童第軼喜歡讀兵書,從《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再到《六韜》等等。《孫子兵法》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用兵有道,投資亦如是。他總結自己的投資理念為“以正合,以奇勝”六個字:用正確的方法防御,用出奇的方法取勝。
“以正和”就是強調保證本金安全,遵守止損原則,降低犯錯誤的成本,尋找自己適用的獨特盈利模式,“以奇勝”則是尋找自己適用的獨特盈利模式。這與巴菲特“牛市里要盡可能跟得上大盤,熊市里不虧損或少虧損”的原則殊途同歸。
《對沖基金風云錄》的作者曾形容自己是不可知論者,童第軼也這樣描述自己。無論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價值投資、成長投資還是五花八門的技術分析,甚至最流行的投資心理學,他都如數家珍。用他的話講,從來都不排斥任何一種分析市場的辦法,“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同事評價童第軼說他有著典型的雙重性格,在童第軼看來,東和西、快和慢都并不是矛盾體,例如他在投資中短線股操作越頻繁,中線股則拿得更牢固。他會通過別人看來兩種極不同的方式來調和自己的平衡,應當是在盡力保持思維的開放和變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