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卓卿 北京報道
李旭利的轉身離開,讓整個私募界為之惋惜。
重陽投資合伙人、首席投資官李旭利已于10月22日辭去在該公司的職務,正式離開重陽投資。
重陽投資向《華夏時報》表示:“對李總的離開表示無奈和不舍,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是進一步完善投研團隊。”而李旭利本人的手機則長時間處于關機狀態。
有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坊間傳聞李旭利被證監會調查違規交易并非空穴來風。該人士表示,明年就要出臺的《基金法》將私募基金納入管理體系,證監會近期有意遏制愈演愈烈由公轉私的浪潮,其基金監管部正在調查一批公募轉私募相關人士,李旭利或不幸牽扯其中。
昔日公私募雙棲明星
他曾經是橫跨公私募兩界的雙棲明星,與王亞偉等人同被稱做是公募基金的黃金一代,而他本人則戲謔自己只是“最早的一代”。
與裘國根一樣畢業于人民大學投資經濟系,之后,李旭利進入素有中國金融界黃埔軍校之稱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研究生部”。那個人才濟濟的班級集結了當今基金界人數眾多的從業精英,莫泰山、李學文、郭樹強、姜文濤、史博……他們都與李旭利同一班級,有些甚至是同一宿舍。
上世紀末,李旭利是較早意識到基金業即將迎來爆發潮的基金開拓者之一,他在研究生畢業之后放棄進入央行的機會,直線南下進入尚在籌建之中的南方基金,并且在公募基金一扎就是11年。
從交易員一路干到投資總監,剛跨入而立之年的李旭利又轉戰上海,成為交銀施羅德基金投資總監。他以自上而下的投資理念著稱,對宏觀經濟研判相當見長,在此趨勢下進行資產配置和行業選擇也幾乎一向精準。在公募基金界,他獲得過頗多贊譽,諸如,最長壽的基金經理、意見領袖等,“穩健”則是他一直以來的風格標簽。
2009年6月是李旭利職業生涯極其重要的轉折節點。他選擇自己創業,與裘國根共同創辦“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裘國根擔任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他本人則出任首席投資官。
這一被業界稱為“雙劍合璧”的合作,促成了2009年招商銀行對陽光私募的“破冰”之舉,重陽3期產品首發即達到了11.5億的規模,震驚業內。
有如此強強聯合的重陽投資一度被視為陽光私募的典范。近日,原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莫泰山加盟重陽,更是讓各界對新的重陽系充滿期待。不料此時,風云突變。
巔峰時刻戛然“離去”
不可否認的是,李旭利離開重陽投資的消息震動了整個私募界乃至基金界。
記者在今年5月份曾見到李旭利,彼時神采奕奕的他作出了對A股市場的樂觀判斷,也作出了重陽系緣何重倉寶鋼股份的解析。那個階段,市場巨幅震蕩,步步下跌。寶鋼股份、中國南車、青島啤酒等皆為重陽系當時的重倉股,李旭利說,他愿意耐心等待市場重新青睞藍籌時刻的到來。
他提到轉做私募之后,對投資水準要求更高,也提到自己對重陽及整個私募行業寄予的厚望。
“我們希望將來能夠做成中國一流的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當時的李旭利這樣描繪其美好的愿景,“想做成優秀企業是我跟裘一致的想法。”
“我可以直白地說,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按100億來設定,如果按照這個來設定,意義就不是很大。”他一臉嚴肅,或許他曾憧憬著重陽投資有朝一日步入千億時代。
李旭利還說道,一個基金經理要經歷三個十年周期,“第一個周期基本還在學習,第三個周期則已錯過時代,第二個周期是最為關鍵的。”無疑,隨性坦誠的他正處于第二個周期,用努力打磨的事業巔峰期。
只是,事與愿違。
李旭利離職重陽的消息傳出之后,不少基金界人士都表示擔憂、惋惜,相關傳聞四起。
一位與裘國根、李旭利兩人都熟識的私募人士在談及此事時表示:“此事涉及公募、私募,原因十分復雜,我們都希望私募行業往好的方向發展,現在只能靜觀其變,兩三個月之后事情大概就會清晰明了。”
制度性缺陷才是最根本的
范曉曼
李旭利,辭職!在市場漸顯好轉之時,私募風云人物悄然出走,業界一片嘩然,猜測紛紛,李旭利的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他選擇了沉默。重陽投資給出的答復非常簡單:身體及個人原因。
誰都明白,背后的事絕非偶然。
私募快速成長很快變成小公募的規模,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出現了……
坊間傳出了不利消息,此番突然消失在眾人視線之外,與其原來就職公募期間有瓜葛,但尚不知是牽涉到“老鼠倉”還是利益輸送?
長著一張陽光的臉,略顯敦厚,以重陽投資合伙人身份聚焦媒體鎂光燈一年之久的他,在投資者眼中顯然是位不可多得的“私募天王”。
和裘國根合伙成立重陽投資,募集額一度達50億左右,李旭利如此大的號召力讓許多有著行業優勢的公募基金經理多少有些汗顏。沒有銀行強大的渠道支撐,沒有公開宣傳的渠道,這些并不妨礙重陽集聚的人氣。只是投資者沒有想到,有一天,李旭利會黯然離去,還要相信重陽嗎?這是擺在投資者面前非常現實的問題。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重陽會繼續延續李旭利時代的風格,但筆者卻以為,更多成熟的投資者會有自己的選擇。
50億,幾乎是小公募的水平,雖然相較公募在契約上有很大的靈活性,但這一規模在市場反復時也不是很好把握,筆者曾想過,私募的規模究竟該多大為宜?
其實,對私募,從監管層到市場及輿論環境都給予了很大的空間,筆者曾與公募基金的老總聊過私募崛起的現狀是否會影響公募的積極性這個話題,一位非常樂觀的老總對記者表達了她的愿望:希望私募能順利地發展,在此過程中總結經驗,或許有些是公募可以慢慢接受的,相互促進。但李旭利的出走讓其非常意外也很惋惜。
不過,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最近的一次講話似乎預示著什么:隨著《基金法》修訂工作的完成,離開公募基金的那些高級管理人、基金經理,只要沒有違法違紀的,可以注冊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
筆者同時獲悉,證監會此次“調研”恐怕會涉及到幾位從公募轉投私募的人士,或許,這是監管層為了封堵這種一窩蜂“私奔”潮的開始,更嚴厲的措施還在后面。
有基金界老總為筆者分析,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制度缺陷才是根本。
他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話:要把基金經理當人看,許多公募基金經理其實在冒著人身風險,因為不知道哪一天,查下來,就會認為有利益輸送的嫌疑。同時,輿論上和業績排名上的壓力更多地把人逼向了私募界。
看過《華爾街2》的人都知道,邁克爾·道格拉斯所扮演的戈登,8年后出獄,雖然已經落伍但依然不能舍棄金融博弈的那種情懷,因為它甚至要超越親情。
既然基金經理們也是人,而且憑借他個人的專業,讓他無謂地放棄交易股票,眼看著大把可以賺錢的機會,就從眼皮底下溜走,豈非可惜!
筆者的意思,并非鼓勵基金經理們搞利益輸送或老鼠倉。其實,監管層可以嘗試備案及抽查制,如果基金經理們個人操作股票已經提前向公司報備,并在突擊檢查時沒有與公司操作股票有利益關系,又何嘗不可呢?這樣就不會有大把的好基金經理沖向私募,也不會讓留守在公募的基金經理們冒險進行利益輸送。
作為監管層,洪磊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大股東往往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重視投資人的利益,甚至不尊重職業經理人的正確理念,并已經損害投資人以及職業經理人隊伍的信心。
的確,有時候,總經理插手投研的事亦非偶然,有些投資總監和基金經理的確很為難,他們在很多投資思路和決策上做不了主,并不能完全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據透露,下一步監管層要探索創新公司型的基金,公司型的基金是職業經理加獨立董事構成基金信托的方式,讓更多的職業經理人能夠把自己對市場的理解注入進去,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