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ze是某咨詢機構的業務主管,喜歡炒股,但并不專業。在2005年9月到2007年7月這段時間里,她先后持有7只股票,這些股票往往波動性較大,跌多漲少,導致其股票資產損失了1/3。在這樣的情況下,Katze非常希望尋找專業理財機構來幫助自己。2007年8月17日,Katze把手中的6萬元資產分別投入兩只基金:某中小盤成長基金和某精選混合基金。但從10月下旬開始,股市呈現震蕩下行的格局,隨即開始大幅下跌,截至2008年8月15日,股市下跌了62%左右。
令Katze意想不到的是,基金并沒有想象的那樣能夠有效“分散風險”,短短1年間,Katze所持有的兩只基金凈值分別下跌39%、47%之多。直到2009年情況才得以好轉。這讓Katze大失所望,也對基金標榜的“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產生了懷疑。基金究竟分散了什么風險?顯然,Katze對于基金“分散風險”的懷疑是片面的。基金能夠有效分散的其實是非系統性風險,但卻不能分散系統性風險。
簡單來講,基金的非系統性風險來源為非全局性,而是個別行為,即單只股票或者單只證券的風險。單只股票對應的上市公司,或者因為其決策人員與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或者由于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從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或者虧損的風險。
而基金因為組合投資的關系通常會同時投資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股票。所以在個別股票上的損失完全可以由其他股票來共同承擔,從而有效分散風險。所以,非系統性風險可以通過基金管理公司的有效操作進行防范和化解。
基金的系統性風險來源是全局性的:當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有重要的法規、舉措出臺,市場利率變動或者其他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就有可能導致股票市場行情整體發生變化。也就是說,當系統性風險來臨,所有股票都存在下跌的可能,股票型基金持有的絕大多數股票都會下跌,剩余個股無法分擔所有的損失,所以基金凈值必然下跌。所謂“覆巢之下,幾無完卵”,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案例中,Katze當時遇到的風險正是系統性風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這場危機之下,全球股指均大幅下滑,追蹤23個發達國家市場變動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指數,累計下跌42%,虧損超過29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股市自2003年以來的所有累積獲利。以投資股票市場為主的理財品種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虧損。面對如此嚴重的系統性風險,股票型基金當然無法幸免于難。
(摘自華夏基金投資者教育叢書之二《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