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張 桔
本報訊 種種跡象顯示,面對國慶后股票市場的股指上揚,私募基金的操盤手紛紛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有原本倉位較高者將倉位提升至滿倉;有輕倉者將產品倉位迅速提升至重倉;還有私募的操盤手在順勢調整倉位中的品種配置。
第一季度在陽光私募中業績領先的北京和聚投資總經理李澤剛表示,2010年和聚投資的倉位基本是在50%-60%,但國慶節后開始滿倉操作,前三季度較好的收益率來自重倉醫藥、消費品等行業。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的綜合采訪,此前的6、7月份多數私募基金的倉位很低,倉位水平多在30%一線,三季度從整體上說,私募基金在市場反彈的初期在倉位提升上相對謹慎。例如,展博旗下產品在整個7月中倉位基本在1成以下,進入到8月后倉位才稍有提高;而龍贏富澤旗下產品在8月底保持約6成的倉位,在9月份將倉位水平提升至7成。
除去加滿倉的私募外,迅速提升倉位水平至重倉的私募也不在少數。上海朱雀有關人士表示,在實際操作中,4月到5月大盤下跌時,旗下產品在倉位上沒有做及時的減倉,因此導致其在凈值上遭受一定的損失,但是后期還是通過倉位控制和結構調整盡量避免了下行風險。在國慶長假結束后的首周,當成長股下跌的時候,朱雀也有加倉的動作,目前的倉位水平中等偏上。另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經理也表示,他旗下的基金相對比較謹慎,加倉后也只保持著60%-70%的倉位。
同時,私募近期不僅調整倉位,也在調整品種配置。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表示,有的私募基金醫藥股超配接近15%,有的甚至拿了50個點以上的醫藥股,但醫藥股漲幅太大,也不是目前市場的主流熱點,這些私募基金面臨調倉的問題。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一些前期追隨公募基金大比例配置消費醫藥的私募,近日也在積極地調整之中,但調倉的方向還是存在著分歧,例如李澤剛就認為醫藥、商業、食品、飲料等前期有過表現的板塊未來仍有機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