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私募和券商理財產品,這兩大曾被公募基金忽視的私募機構,如今已經成為公募基金的強敵。
國金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09年全年共有47只陽光私募產品成立,募集633.7億份,而今年僅上半年,就已新增了39只產品,共募集325.93億份。而另一方面,公募基金雖有超過2.68億元的資產規模基礎,但受限渠道、競爭激烈亦令基金發行越加困難。這表明,在理財市場百花齊放的今天,公募基金再也不能無視對手,同時,私募基金暫時仍無法與公募正面抗衡,需在產品、業績、投資風格等各個方面突出特色、巧妙出擊,以增加市場份額。
對公募基金而言,銀行渠道是其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自公募基金發展以來,銀行一直是主要的銷售渠道,多年積累下,無論是銀行還是客戶,對公募基金的認知和信任都遠勝私募。但基金發行長期受限于單一的銀行渠道,銀行借機蠶食了不少本應屬于基金的利潤,而今年以來基金審批通道增加,發行速度加快,基金發行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募基金已是苦不堪言。
在這種窘境下,大型基金公司只能依靠經過長期培育樹立起來的品牌號召力來吸引更多的資金。長期穩坐規模排名前五的華夏、嘉實、南方等基金公司,已經建立起齊備的產品線,同時也集齊了社保、年金、專戶、QDII等業務牌照。發展大而全的綜合性管理公司,便是大型基金公司的戰略目標。
小型基金公司則在銷售渠道上的發言權更小,在發行新基金時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除四大行以外的小銀行作為合作伙伴。不過,小型基金公司總能在投資上出奇制勝,今年三季度,東吳和天治兩家小基金公司的表現令人矚目。在股票上限95%的偏股型基金中,天治品質優選以26.39%的業績排在第二名,東吳嘉禾優勢精選則以25.08%的業績表現排在第四名;而在標準股票型基金中,東吳行業輪動和天治創新先鋒的業績分別達到34.27%和33.46%,分列同類基金第一和第二名。小型基金公司一旦把業績做上去,就能很自然地帶動銷售。
相較而言,私募的發展之路與公募完全不同。單在產品發行方面,私募就絕不會像公募那樣,不斷上報新產品,一拿到產品批文就馬上發行,而是要綜合考慮市場環境、客戶的認可度及與銀行渠道的溝通情況等。
而對客戶來說,私募吸引他們的地方也許是靈活的投資機制和獨特的投資風格。眾多陽光私募里,價值派和技術派同時并存,擅長選股和擅長把握行業機會的私募同樣有之,就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里,王歆管理的混沌、姜廣策管理的從容醫療、韓躍峰管理的銘遠、趙軍管理的淡水泉和中國機會、鄭曉軍管理的長金等換手率較低,善于精選個股并長期持有的私募基金,就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