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暢
一直以來,相對于“私人理財”的熱鬧,“企業理財”市場則略顯沉悶。有業內人士介紹,造成這種局面一方面由于很多企業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使得相當一部分企業的閑置資金趴在賬戶上“睡覺”;而另一方面,目前公司理財的產品多是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投資回報與定期存款相差不大,波瀾不驚的業績回報讓企業沒有太強投資沖動。
據專家介紹,企業理財就是要最大效能地利用閑置資金,提升資金的總體收益率。對于閑置資金,越來越多的企業已不再滿足于一“存”了事,而是希望通過合理的投資獲取比同期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而如何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提高投資收益?如何選擇合適的公司理財產品?如何實現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者的和諧統一?
陽光私募
“私募”顧名思義其實就是私下里募集資金。說起來,私募的年紀可能比中國的股市還年長,算得上是資本市場的老江湖了。從1988年楊百萬和親戚朋友湊錢去買賣國庫券,到后來電影《股瘋》里潘虹飾演的“女大戶”組織里弄的居民成立“炒股委員會”,最初的私募就是將親戚朋友的錢湊到一起,交給專人去操作,獲利后按照事先講好的比例分成。
私募的這種原生態的模式發展了很多年,伴隨著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和糾紛。
2004年,趙丹陽—這位出身君安證券的投資劍客找到了當年的深國投(現更名為華潤信托),借助深圳改革特區的優勢,仿效國外信托型對沖基金的模式,推出了第一只完全由私募機構全權操作(信托僅提供業務平臺和風險控制)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即后來俗稱的“陽光私募”。因此,趙丹陽被稱為陽光私募教父。
陽光私募自2004年趙丹陽首發后一直不溫不火,而真正在國內大發展的分水嶺是自公募基金經理“私奔”開始,尤其以肖華和江暉這兩名價值投資旗手的出走為標志,陽光私募結束了草莽英雄時代,開始了“公轉私”的新時代。他們帶來了公募基金規范的運作理念和良好的投資業績,為陽光私募的爆發式增長奠定了基礎。前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石波在轉投私募時說:“我們都是投資的戰士,我們都是成千上百億的資產鍛煉出來的基金經理。隨著公募基金經理進入私募后,會翻開私募基金新的一頁!
由于明星基金經理擁有眾多基民“粉絲”,使得在創建私募后可以迅速上規模,因此有條件一開始就將公司做規范。以星石投資為代表的一批“公轉私”的陽光私募公司堅持:沒有外部股東,做獨立資產管理;專注陽光私募,不接受地下私募;注重風險控制,追求絕對回報產品。
這些身家清白、業績突出、管理規范的陽光私募公司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也開始納入銀行的“法眼”。國內各家商業銀行爭先恐后開始行動,與陽光私募聯手,推出銀行理財產品。
2008年2月,招商銀行北京分行推出星石8期,這是國內第一家商業銀行正式同信托公司簽訂代銷合同,包銷陽光私募。
2009年9月,光大銀行推出“私募基金寶”人民幣理財產品,把星石、從容、尚雅等五家陽光私募打包推薦給自己高端客戶。
2009年11月,郵儲銀行推出“金種子”人民幣理財產品,把星石、朱雀、等五家陽光私募打包推薦給自己的客戶。
2010年4月,中國銀行推出“精英匯”,把星石、武當、重陽等八家陽光私募打包推薦給自己的客戶。
追求絕對回報
陽光私募讓眾多銀行青睞有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陽光私募所倡導的 “追求絕對回報”的投資目標。陽光私募基金一般規模較小,幾個億規模的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費只有幾百萬元,而且要與信托公司分成。這樣一來,陽光私募管理人更像是底薪很低的“業務員”,只有幫“老板”(投資者)賺到錢,自己才會有提成。由于提成比例限制(一般為贏利的20%),所以只有幫“老板”賺到足夠多的錢,自己才能“致富”。所以,控制風險永遠是陽光私募基金的第一定律,“追求絕對回報”成為陽光私募基金的第一生命線。
另外,在“公轉私”的明星基金經理中,除了個別基金經理外,一般都像星石的江暉、從容的呂俊一樣,本人就是陽光私募公司的控制人,因此他們將自己的私募都看作自家的事,并愿意相伴終身。
正因為陽光私募追求絕對回報的特點,使得陽光私募在最近幾年里取得驕人的成績,讓投資者趨之若鶩。舉個例子,以星石1期為例,自2007年7月成立到2010年7月的三年間,在滬深300指數下跌37.84%的情況下,星石1期累計收益率為52.40%,折合復合年化收益率為15.21%;期間滬深300指數最大下跌幅度曾經達到72.28%,星石1期的最大跌幅只有4.51%。正是這些驕人成績,昭示著陽光私募的時代到來。
也有投資者誤以為陽光私募“追求絕對回報”就是保本基金!敖^對回報產品不等于保本基金,更有別于債券基金。”星石投資的常務副總經理楊玲對記者說,“絕對回報產品以獲取絕對正回報為投資目標,追求穩定增值的產品,有別于傳統的以超越業績標準為衡量績效的公募基金,也完全不同于保本基金。無論是資產配置,還是業績基準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絕對回報產品與保本基金都是蘋果和梨子的差別。”
“與保本基金不同,追求絕對回報的陽光私募不保本也不承諾收益,因此,絕對回報產品風險略高于保本基金。不過像星石這樣追求絕對回報的陽光私募產品的流動性和收益可能性要高于保本基金”楊玲說。
據統計,星石系列信托產品與保本基金的業績比較中,收益情況較好。
尋找正規軍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0年7月底,國內在信托公司平臺發行的陽光私募產品已經有600多只,私募管理公司超過200家,可以說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普通投資者自然是眼花繚亂,就連業內專家也感到困惑。
在2010年中國證券報舉辦的“首屆中國陽光私募金牛獎”評選活動中,評選委員會遇到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很難找到有效的私募基金分類方法。
從目前的情況看,與公募基金契約的詳備相比,私募產品在風格理念、業績比較基準方面的表述常常語焉不詳!斑@是很自然的事,私募的特點就是靈活操作,突出自我的投資風格,但是這也會造成評價困難,良莠不齊對行業也會不利!苯鹋*勗u選委員會專家說。
但也有私募公司在主動地尋找自我約束。2010年4月19日的《中國證券報》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星石投資江暉的署名文章—《踐行絕對回報之路》,他在這篇文章中明確了提出了追求絕對回報的量化標準,即“五年期及五年期以上的長期復合年化收益率達到15%-20%之上;任意連續六個月及六個月以上的下行風險控制在5%-10%之內”,為追求絕對回報產品正本清源。
在之后首屆中國陽光私募金牛獎評選中,星石投資經過評選委員會嚴格的考核,最終榮獲首屆中國“金牛陽光私募管理公司”大獎。金牛獎在業界有基金“奧斯卡獎”的美譽,“金牛陽光私募管理公司”獎體現了官方主流媒體對規范運作的陽光私募的認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