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鐘曉
在今年的弱市當中,澤熙瑞金1號用五個月時間獲得超過30%的收益率,大賺近5億元,坐上陽光私募的頭把交椅。該基金掌舵者徐翔及上海澤熙投資(以下簡稱澤熙),如今已成中國私募界的“醒目符號”。他們究竟是憑借怎樣的實力和技巧,制造了一個如此令人稱奇的財富神話?
然而,這位私募新科狀元、曾被認為是“寧波敢死隊”一員的徐翔異常低調,這讓充滿好奇心的媒體頗感失望。經過中國證券報記者的外圍采訪和澤熙的正面回應,終于撥開了一絲迷霧。
十余億資金“被陽光化”?
澤熙瑞金1號在今年3月初成立,截至7月30日,扣除相關費用后的收益率為31.63%,高居所有陽光私募基金榜首。而這一成績并不是小規模基金靈活操作產生的,據說澤熙瑞金1號規模達十數億元,與上海重陽投資李旭利的單期募集規模相去不遠,而業績卻遠高于同類私募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該產品在山東信托發行,管理人是上海澤熙投資。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查找誰是澤熙實際控制人時,并未找到公開資料的證明。但徐翔已成業內公認的澤熙“掌門人”。
坊間有傳聞稱,徐翔與張建斌、徐曉一起被稱作寧波敢死隊“三巨頭”。張建斌轉戰一級半市場,專心做定向增發。而這位走向陽光化的徐翔,學歷不算高,十七八歲便投身股市,甚至有傳說其最初僅以5萬元入市,而今身價已以10億元計。一位接近澤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外界傳聞有些是一面之詞。至于身家有多少,徐翔自己也沒有計算過。由于澤熙成立時間過短,沒有經過完整的產品周期,他們不愿公開露面。
且不論徐翔其人到底如何,但其資金實力和表現出的投資天賦是顯而易見的。去年的私募冠軍曾說過,真正的牛人都不缺錢,也不會發產品。那徐翔這樣的“牛人”為何發產品?該公司人士給出的答案是,主要是順應潮流。“現實地講,我們和很多資產管理公司一樣,不想錯失發展良機。”
但也有私募基金觀察人士持不同觀點,認為徐翔發信托可能是無奈之舉。市場監管逐漸趨嚴,以前做短線的強悍風格和大戶操作模式備受壓力,他們的賬戶遭到了密切跟蹤,甚至被“冰封”。因此,這些人有的主動,有的被動地轉型,“借道信托”成為方式之一。
之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徐翔去年曾重倉參與物聯網行情,對此澤熙并未反駁。有人推測,在那波行情中有一位叫“徐柏良”的超級散戶,很可能與徐翔有關聯。去年三季度,“徐柏良”成為11只物聯網股票的前十大股東,在今年一季度卻神秘消失。這甚至被認為是徐翔陽光化的開始,但眾說紛紜,真假難斷。
徐翔的澤熙瑞金1號逾十億元資金大多都是他自己的錢,隨后發行的三期產品對外募集了多少資金則無從知曉。上述接近澤熙的人士表示,眼中的徐翔是一個有投資理想的人,否則以他的身家不會出來發信托。產品也并非不對外募集,可能是每期產品設定了上限,讓人覺得很難買到。
“印鈔機”如何制造
澤熙憑借怎樣的技術賺取超額利潤,對市場來說像個謎。
有深圳私募人士如此推斷其手法,澤熙目前的資金一部分仍做短線激進投資,一部分則用于波段趨勢操作,還有一部分則在做價值投資,而這三部分資金有時候會有交集。澤熙最賺錢的一部分資金是做波段操作這塊。
另一位自稱與澤熙相熟的人士稱,澤熙的過人之處其實并不復雜,就是善于跟蹤營造熱點。該人士評價,徐翔市場感覺非常好。去年物聯網概念板塊幾乎被“徐柏良”全線買入,能力可見一斑。而今年一季度炒LED概念也體現出實力,今年一季度澤熙出現在彩虹股份、萊寶高科等三只股票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澤熙是彩虹股份的第二大流通股東,也是萊寶高科的第七大流通股股東,而這兩只股票今年以來的表現都非一般的“牛”。
徐翔的投資理念似乎也在變化。淡出“敢死隊”之后,徐翔跟張建斌一樣曾出現在一級半市場。有人以材料“佐證”,在2008年青島雙星定向增發時,“徐柏良”曾經現身其中,并且一度被套。此后再未見過徐翔參與過定向增發,反而轉向陽光私募。
雖然之前有人說,跟蹤營造熱點是澤熙的主要模式,但從今年中報來看,投身白馬股也納入徐翔的投資體系當中。今年二季度,澤熙就現身凱迪電力和華神集團。據了解,澤熙目前擁有近20人的研究團隊,其網站上仍貼有招聘研究員的廣告,價值投資或許正成為徐翔的模式。
澤熙的內部人士表示,澤熙的陽光私募基金資產規模已近30億元,不可能再采用“短線為主,快進快出”。澤熙堅持趨勢投資和基本面相結合,但也會根據市況做一些波段投資,來平衡業績。“我們今年做得這么好,可能有運氣成分,這市道可能比較適合我們的風格。如果去年出來,業績不一定超過羅偉廣。”
不過,仍有市場人士對此番“表白”持懷疑態度。如今“價值+趨勢”幾乎已成為市場的統一模式,澤熙能取得這么高的超額收益,其在資金運用上,究竟是向價值傾斜一點,還是向“波段”傾斜一點,很難說清楚。
能否打破“1年魔咒”
像澤熙這樣的神話,每年的市場上都會誕生許多。如2007年的林園、但斌,2008年的金中和西鼎、武當1期,2009年的新價值和策略大師。但他們都因種種原因,未能持續兩年上演神奇。那么,澤熙能否打破“1年魔咒”?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規模是業績的殺手。從目前的情況看,規模尚未成為澤熙前進的障礙。而另一句話“同質化是業績的殺手”則可能是澤熙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從市場人士及澤熙內部人士介紹的澤熙“投資術”來看,也已成市場流行手段。
據潛伏在深圳某券商營業部的一位大戶說,七月份的上海股行情中,他們就做了金山開發和上海新梅。其手法就是借助朦朧題材,將股票大幅拉升,等題材明朗化,順勢再將籌碼在高位拋給別人。“炒作過程所需時間較短,有時候幾個大戶合計一下,順勢‘做個短莊’很流行。”這位大戶說。而所謂的“價值投資+趨勢”更不是什么獨門秘籍。澤熙能否打破上述魔咒,首要的任務可能還是操作方法的創新,或者是獨特方法的堅持。
另外,澤熙的情況與去年的策略大師有幾分相似。去年的策略大師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凈值水平曾接近3元,其“掌門人”楊永興和徐翔一樣都是股市怪才。同樣的低調,同樣的年輕,操盤手法更被神乎其技。但去年,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楊永興將策略大師清算,退出陽光私募。有業內人士稱,楊可能就是擔心風頭過勁,壓力過大會影響其投資收益。如今,徐翔能否承受住因風頭過勁而帶來的壓力,值得關注。
怎樣評價徐翔的賺錢之術?可以說有其個人能力的原因,但也是中國經濟和特有的制度環境成就了他。徐翔會否像私募界眾多高人那樣曇花一現,還是會將傳奇延續下去,還需時間來檢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