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日,有消息顯示,融資融券的試點券商陣容繼續擴大,繼7月15日提交完畢“融資融券交易試點業務和技術準備情況調查表”之后,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入圍的15家券商也已于7月22日正式“進京趕考”,接受證監會和證券業協會組織的集中培訓。
同時,深交所組織的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技術系統聯網測試將正式啟動。而一直被稱為扼住融資融券“咽喉”的轉融通機制,在充分論證后推出在即。
2010年,資本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創新業務全面推向高潮。一時間,證券公司作為市場的一大主體再次備受業界矚目。
相比之下,隨著2010年基金業的中期業績預告普遍虧損,市場的最強機構投資者的光環日漸散去。整個機構陣營中的力量出現分化,基金的話語權在逐漸喪失。
券商成最大贏家
呼喚創新多年的中國市場,終于在2010年先后啟動了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
西南證券研究員王大力表示,證券公司在資本實力、業務結構及創新空間等方面已今非昔比。目前已試點的融資融券與股指期貨將在深度與廣度上拓展,其他金融衍生品亦將陸續登場。證券公司將成為金融創新的最大贏家。
這從目前股指期貨試點初期券商系期貨公司異軍突起便可見端倪,未來融資融券在中型以上券商大范圍推廣后,可提升證券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平均近5個百分點。
有消息顯示,在第二批試點券商后,包括國元、齊魯、長江、安信、中信建投、方正、中金公司、中投、長城、國都、宏源、平安、興業、西南和紅塔等符合條件的15家公司在沖擊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
不過,東海證券行業分析師陶正傲卻對券商行業的未來持謹慎觀點:2007年是券商業績近幾年最高點,2009年是次高點,券商業績總體形勢在向下走。在他看來,融資融券業務和股指期貨業務的推出帶來的收入有限。目前券商的平均綜合傭金率在0.1%左右,券商傭金戰仍將持續很長時間。
“創新業務仍是券商業務中一個很小的部分,而日益興起的資產管理業務比起基金來講份額還很低,未來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某中型券商資產管理負責人表示。
基金神話終結
7月底,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652只基金二季報全部披露完畢。根據天相統計顯示,60家基金公司二季度利潤總計虧損約3513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利潤虧損只有884億元,環比虧損幅度擴大3倍之多。
比起百年一遇的2007年大牛市,基金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偏股型基金本身受市場的影響就很大。不過,比起大盤下跌如此大的幅度,基金的下跌是在合理范圍內的。”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師江賽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基金的業績令人大跌眼鏡,但基金公司在機構投資者中的老大地位不能撼動。
“券商和基金本身的定位不一樣,不能簡單地來評價。券商還是定位于中介公司,而基金做的是資產管理,就業務來說,基金優勢更大一些。”江賽春分析道。
然而,對于目前基金話語權的弱化,江賽春并未回避。他稱,目前來看,基金行業在經歷了爆發性增長后,確實需要一個平復期,這與資本市場發展的周期有關,現在的基金不具備可持續的增長,市場的認可度在降低。
而就國家的現實情況而言,大小非減持和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必然降低基金的持有量。同時,基金行業面臨的制度亟待創新,主要是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數據顯示,60家基金公司資產總規模僅為2.12萬億元,比一季度末減少3159億元,減少幅度達13%。
王亞偉走下神壇
近日,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和華夏基金創始人之一范勇宏將“出走”的傳聞風生水起。
“王亞偉的離開暴露了目前基金業一個普遍問題。與國際上不同,基金公司是合伙制,現在國內的情況則是基金高層沒有股權,無法獲得股權激勵,公司股權面臨較大變更,未來很難說,離開是必然。”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面對記者頗為無奈地說。
“王亞偉作為基金業的最后一位大佬,曾經被業內人士追逐,奉為投資人士的偶像,他的離開對于整個行業的影響是深遠的。”長期跟蹤基金業的研究員向記者直言。
可以看到,在二季度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中,華夏基金以2164.73億元的資產凈值居各基金公司規模之首。如果單純按照資產凈值推算,2164.73億元資產凈值的華夏基金,幾乎等于148個浦銀安盛基金。
“王亞偉的離開與華夏強勢局面的打破對于整個機構投資者而言,不失為一大幸事。”一位上海本地券商的研究員告訴記者,此前被市場壟斷的格局將會被打破,迎來全面競爭的時代。
據他透露,研究員新財富的評選已經“唯華夏是從”,華夏基金的一票分數要遠遠高于其他基金。在這位研究員眼中,基金在擴容速度加大的同時,券商卻在走集約之路,資產管理和創新的推進,已然可以和基金抗衡。在上海,基金和券商的發展基本持平,券商人員向基金流動的已經不多了。而一些資深的行業研究員,已經開始向券商的資產管理公司靠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