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二季度大盤持續動蕩,基金不得不低倉運作,埋頭扎進“藥堆”里,當然還有遠離金融保險股。據證券日報報道,手揣著1555.54億元現金,背負著3513.73億元的虧損,三季度基金能否繼續茍安?
基金二季度創史上第三大虧損紀錄
截至7月21日,基金二季報公布完畢。據天相投顧統計,二季度基金整體虧損3513.73億元,僅次于2008年一季度的6688.3億元和二季度的4138.84億元,為歷史第三大虧損額。
天相數據顯示,造成二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依舊是股票基金產生的巨虧所致。具體來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分別虧損2477.37億元和970.87億元。債券型基金虧損2.6億元,保本型基金虧損11.87億元。另外,QDII基金虧損了55.76億元。市場中僅有貨幣型基金取得正收益,盈利為4.74億元。而上證綜指二季度跌幅達22.86%。
解讀基金二季報
1:股票倉位逼近歷史最低
政策動向在基金二季報中成為空前火熱的主題詞,尤其是基金股票倉位逼近歷史最低之時。
根據天相對全部60家公司旗下652只基金二季報的統計,截至6月30日,全部偏股基金的股票倉位從一季度末的81.95%下降到72.9%,降幅驚人。其中,封閉式基金的股票倉位平均下降1.09%,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倉位平均下降8.14%,而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平均下降10.31%,倉位降幅幾近歷史之最。
2:基金一頭扎進“藥堆”里
二季度大盤下跌22.86%之際,基金繼續使出了騰挪之術,重新配置了行業資產。醫藥生物制品行業仍然是基金首選的避險去處,超配比例達到5.27%。相反,金融保險雖然在基金凈資產達中繼續占據多數,但分量卻大幅下滑,被基金低配超過12%。
大基金公司基本“迎合”了市場主流,看多醫藥生物制品,看淡金融保險。
3:雖大幅虧損,但并未引起贖回潮
二季報顯示,雖然在二季度出現了大幅虧損,但并未引起贖回潮,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凈申購11.97億份和12.04億份。QDII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凈贖回29.17億份和200.03億份,導致基金業管理規模二季度整體縮水175.4億份。
4:緊握1555億“彈藥”仍不言“抄底”
按二季度末基金凈資產及契約股票投資平均倉位85%計算,偏股基金目前仍有1555.54億元彈藥庫存,不過,低倉位基金在二季報中仍不言“抄底”。
有業內人士表示,偏股基金倉位處于歷史低位,市場解讀為基金可能加倉,給股市帶來增量資金的想象,提振了市場人氣,增加市場反彈動力。
5:50基金“0”配置金融股
基金二季報顯示,金融保險股遭大幅甩賣,減持近5個百分點;醫藥生物等受經濟結構調整和地產調控影響較小的板塊受到基金積極增持。
盡管金融保險股仍為基金第一大重倉板塊,但基金對金融保險板塊的配置比例很可能創出歷史新低。另據統計,在381只主動偏股基金中,有多達117只基金配置金融股比例不足5%,其中有50只基金將金融股打入“冷宮”,實施“0”配置。
6:基金動向再成“反向指標”
從市場的表現來看,基金在二季度的苦心調倉似乎再一次成了市場的反向指標。季報顯示,基金在二季度全面放棄銀行、地產、煤炭等周期性行業,轉而大舉買進防御性行業,醫藥、食品飲料、批發和零售貿易成為其增倉的首選。
令人遺憾的是,基金的大舉增倉并未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醫藥指數7月份僅上漲3.47%,批零指數上漲5%,不僅大幅跑輸大盤,也是表現最差的兩個行業。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金大幅減持的采掘指數上漲14.9%、地產指數上漲14.73%,均領漲行業指數。
7:明星基金分歧明顯
二季度,明星基金經理在倉位選擇上也出現明顯的分歧。今年最抗跌的偏股基金嘉實主題精選倉位從一季度末的60%迅速砍掉一半至30%。
“公募一哥”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華夏策略則繼續保持相對高倉位運作,前者持倉比例仍逼近90%,后者倉位仍有74.63%,只略降了近1%。
8:人員變更左右業績排名
A股市場在震蕩之中度過了2010年的上半年,基金業績排名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據現代快報分析,投研人員不穩定已成為影響基金業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悉,上半年涉及變更基金經理的基金公司數量達到46家,占到60家公司的76%,又一次掀起了人員變更的浪潮,尤其是投研人員變動頻繁的公司,基金業績往往波動較大。如何抑制人員頻繁變更,也成了基金公司最頭疼的事。
基金三季度采取何種配置應對?
上證指數經過連續奮戰,重新站上了2500點,與此同時,截至7月21日,基金二季報也披露完畢。基金對于三季度市場如何判斷?將會采取何種配置應對?
據證券日報分析,對于3季度的市場判斷,基金公司出現了分歧。有的基金公司認為,二季度系統性風險雖然已大部分釋放,但并未釋放完全,因此,三季度很可能會震蕩筑底;而也有基金公司認為,三季度A股市場估值水平進入底部區域,估值修復的反彈行情隨時可能發生。除此之外,也有基金認為震蕩將是接下來的主基調。
行業配置上,不少基金把目光聚焦到了內需型消費行業和新興產業上。但是在周期類股票和非周期類股票上出現了分歧。東吳雙動力在二季報中判斷,對于部分強周期行業而言,可能面臨長期系統性盈利能力下降,意味著長周期繁榮的結束;而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可期,將會呈現持續成長趨勢。而金鷹中小盤混合認為,短期來看,周期類股票在反彈中將有更好表現,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以及加快城鎮化進程也將使投資品收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