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產品跌幅超20% 七成位居行業后列
《投資者報》研究員 劉宗源
他們曾是公募基金界的明星,但出于對高收入的追求、對自我投資理念的實現欲望以及公募基金激勵機制的不足和投資限制較多等原因,紛紛轉投私募。
這些被業界稱為“公轉私”的基金經理們現在過得如何?狀況可好?是否依舊能保持他們在公募時的業績輝煌?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發現:至今共有28位公募基金經理選擇了離開公募,擔任私募基金經理,而市場現共有約134家陽光私募公司,“公募”派已成其中較具影響力的一支力量。
這28人分別是趙軍、田榮華、石波、王貴文、何震、徐大成、肖華、江暉、李旭利、呂俊、曾昭雄、張益馳、楊典、程國發、靳奕、李文忠、李澤剛、梁鈞、梁文濤、劉紅海、羅文軍、童國林、魏上云、伍軍、謝愛龍、許良勝、張英飚、周楓。其中不少是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公募明星基金經理。
雖然今年上半年私募整體業績與公募相比占據優勢,但就私募內部而言,公轉私基金經理的產品業績大部分黯然失色。
本報統計顯示,28位公轉私的基金經理共管理了114只陽光私募產品(未包括今年成立的私募基金),業績排名處在同類產品后二分之一的有76只,占管理產品的近七成。
上半年業績跌幅超過20%的產品共12只,占該群體管理基金數量的10%,業績最差者為虧損23%,主要集中在趙軍管理的中國機會系列和淡水泉系列。
28位基金經理公轉私
2007年開始,在股票市場摧枯拉朽般的大牛市行情中,公募基金經理拉開了公轉私的序幕,且在未來的兩三年時間里,逐漸形成一股潮流。
2007年5月25日,原工銀價值基金經理江暉離職,創辦星石投資,截至目前已管理私募產品達19只;
6月14日,原富國天瑞、富國天源基金經理徐大成離職,創辦上海博頤投資;
6月28日,常昊離任光大量化,和石波創建尚雅投資;同是6月份,原長盛成長基金經理田榮華離職后創立深圳武當,截至目前已管理信托私募達16只;
7月20日,原嘉實主題基金經理王貴文和基金豐和基金經理趙軍雙雙離職,分別創辦上海隆圣投資和淡水泉(北京)投資公司……
當年8月,基金經理公轉私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9日,呂俊離開上投摩根后創辦上海從容投資;
16日,石波離職華夏回報和華夏回報二號基金經理,創辦上海尚雅投資;
28日,原鵬華成長基金經理易貴海離職加盟深圳武當資產……
2008年,暴跌中的熊市到來也未能阻擋公轉私的熱情。
當年2月14日,何震去職廣發優選,創辦上海匯利資產;
2月20日,吳剛離任工銀平衡,創辦喜馬拉雅資產;
3月20日,程國發離任招商核心,創辦深圳普邦投資;
4月2日,伍軍從中銀增長離任,創立上海智德投資;
8月28日,原富國副總經理陳繼武離職,加盟雅戈爾旗下私募機構上海凱石投資任總經理;
9月24日許良勝從長盛精選離職,并于去年創辦德源安資產;
11月4日,李文忠從基金漢盛離職,加盟凱石投資任投資總監……
2009年,不少身經百戰的風云人物繼續踏上私募征途。
當年1月17日,曾輾轉4家基金公司的曾昭雄辭去信達澳銀副總經理、投資總監、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經理職務,加盟深圳合贏投資,任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1月22日,國投成長和國投創新基金經理靳奕離職,創辦奕金安投資顧問(深圳)公司;
5月26日,基金業元老級人物李旭利辭去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和交銀藍籌基金經理,結束長達11年的公募基金生涯,加盟上海重陽任首席投資官;
6月12日,李澤剛離開泰達荷銀,成為北京和聚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同一日,梁鈞離任上投雙核,創辦上海原君投資任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8月,華夏基金張益馳創辦遠策投資任執行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8月20日,交銀穩健基金經理鄭拓辭職,創辦上海好望角并任總經理;
10月30日,交銀增利和交銀貨幣基金經理陳曉秋辭職加盟上海好望角,任副總經理和研究總監……
截至目前,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公轉私的基金經理人數已達28位(不包括已退出私募和現在未擔任私募基金經理的人員)。
洗去公募英雄的鉛華
趙軍、田榮華、呂俊……一連串的名字,都曾是公募基金的業績佼佼者,他們在相對收益的競爭中,大都能殺出一條血路,登上同類基金的最高臺階;然而,在競爭絕對收益的舞臺上,他們卻褪去了公募英雄的鉛華,在同類基金做成了中下游。
今年上半年,公轉私基金經理管理的114只產品,有76只淪為同類基金的中下游。
趙軍是這個群體中的典型,上半年管理的12只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2%,比公募偏股型基金平均虧損還高5個百分點;這一業績不僅讓他在私募中排行倒數,也拖住了私募基金整體業績的后腿。
在轉投私募之前,趙軍先后在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和金融產品開發部從事研究工作,2000 年加入嘉實基金任研究部總監,嘉實基金豐和基金經理、機構投資總監、總裁助理,在公募領域成績突出。
但一腳邁入私募后,他明顯出現水土不服。
2007年開始管理私募產品至今,趙軍已管理12只產品,其發行新產品的速度公募基金都難以與之匹敵,但從管理的業績看,卻無過人之處。
目前,他管理的12只產品中有7只還在虧損狀態,其中2008年成立的中國機會3期截至目前,仍虧損44%。
趙軍僅僅是洗去公募鉛華的一個代表,類似的還有田榮華、李文忠、謝愛龍、靳奕、羅文軍、呂俊、魏上云、楊典。
田榮華在2004年至2007年5月擔任長盛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期間,2004年、2005年管理的基金同德和基金同智分獲金牛獎和持續優秀金牛獎,且分獲同類基金排名第1和第2名。
然而今年上半年,武當9期僅獲得-12.32%的收益率,在227只同類基金中位列第155名;武當2期獲-12.27%的收益率,在同類的315只基金中,位居第240名。
僅三成業績居前三分之一
追求相對收益還是絕對收益,是公募和私募基金業的一個關鍵區別,也是投奔公轉私基金經理需要邁過的一個檻。從他們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看,大多數操作得并不精彩,他們管理的產品業績僅30%排在私募同類的前三分之一。
上半年表現較好的主要是石波、江暉、王貴文和何震。
石波進入私募前,已有7年基金經理經驗,是國內第一批基金經理。歷任華夏基金旗下基金興科及基金興華、華夏回報、回報二號基金經理,華夏基金投資副總監、股票投資部執行副總經理。
在做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中,石波是個成功者,轉投私募后依然出色。2008年,在大部分公募和私募產品難以抵御大熊市吞噬投資本金時,他不僅為投資者保住了本金,而且實現了正收益。
今年上半年,市場大跌27%,石波管理的不少產品依然是正收益。如尚雅1期至7期,截至今年6月10日,收益全部為正,在315只同類私募基金業績排名中,全部位居前50名,其中5期和7期,收益率超過10%。
如果說趙軍是公轉私水土不服的典型案例,石波則相反,成功實現了從公募追求的相對收益,華麗轉身到了私募的絕對收益。
與石波有相似的經歷和業績的還有江暉、何震和王貴文,他們投奔私募之后,都順利實現了“公私”轉換,管理產品的業績一直位居同類的上游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