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尚志科
變道求生。
從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到私募基金管家,似乎已成為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精英的一條羅馬大道。
然而,猶如淺水魚游入汪洋大海,前方充滿的更多是未知。
細數那些公轉私的大佬們,業績“強者恒強”者并不多見。
石波是公認的例外。
7月12日,《投資者報》記者采訪了上海尚雅投資管理公司(下稱“尚雅”)總經理石波,分享了這位基金大腕的心得。
私募的雞生蛋邏輯
7月初,《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10年中國私募基金排行榜,從國內444只發行時間超過兩年的私募信托產品中,選取了“風險調整后收益”靠前的10只產品。最終,6家公司的產品進入前10名,分別為尚雅、博頤、龍騰、朱雀、東方遠見、新價值。
石波所在的尚雅系獨中4元:尚雅4期以月收益值2%和絕對回報111%穩居中國最佳私募基金第一名,尚雅3、尚雅2和尚雅1分別以 97%、96%和76%的絕對回報率進入前10。
對于這些業績表現,石歸結為尚雅的管理體制和團隊管理方法。
他介紹,尚雅成立之初的目標是做百年老店,做一家能實現持續回報的機構。“在一開始,我們就做好了3年內不賺錢的準備,從而重點進行投研團隊的建設。”
2007年成立,該團隊共5人。時至今日已增至24人,包括4位基金經理、12名研究員。
“公司在人員擴張和團隊建設上,比規模成長要快,這樣才能保證業績的持續性。業績與規模是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關系,先有雞才能有蛋,而當前有些私募在做的其實是先有蛋,再生雞。”
石波說,“分級授權、集中決策”是尚雅現在的管理框架。分級授權,指個股占基金資產在5%以內,研究員有薦股權;如果基金經理購買比例在5%以上,就需親自去調研;在10%以上,則需投委會去調研。
“我們的團隊和投研力量,在為所有產品負責,而不是一位基金經理就管一只基金。也就是說,這16個人對所有的產品負責。”
作為尚雅的領軍人物,石波的角色已迥異于在公募時。但在組織團隊、培養公司投研核心能力的努力上,石波說,現在跟自己在華夏基金任投資副總監時,并沒有本質區別。
轉型后的石波表示,在公募,是公司品牌在承擔風險,現在則是個人的品牌在承擔,需要慢慢把個人品牌轉化為公司品牌,形成一種可持續的競爭力。
“任何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都會有高潮和低潮。而持續的盈利能力來自團隊,不能只停留在明星基金經理階段。團隊的建設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更重要。”在石波看來,部分基金經理公轉私后業績持續性不強,在于停留在依靠明星基金經理的階段,個人對公司的影響太大。
研究能力至上
石波1999年加入華夏基金,先后任研究總監和投資副總監,并管理過基金興科、基金興華、華夏回報和華夏回報二號等基金。其中,在基金興科和華夏回報上管理時間較長。
2000年10月12日至2004年2月26日期間,石波管理的基金興科回報率為21.5%,高于同期同類基金指數8.3%的漲幅。從2003年9月5日到2007年8月16日,石波管理華夏回報3年零345天,期間該基金390%的漲幅,也超過同期同類基金指數324%的表現。
戴著公募的光環,2007年8月,石波轉戰私募。
他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現在尚雅堅持的“價值投資、品質投資、科學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來源于在華夏基金時的“研究創造價值”理念。
石波講述了公司的四大投資研究方法。
“公司目前最核心的競爭力是獨立的研究能力。在人員配置上我們邀請了多個行業的專業人士,既有來自著名高校,也有來自上市公司的,形成了投資的第一大特點,專業研究。”
研究一個行業,要從科研機構這一端去拜訪,通過他們來獲悉一項技術所在產業鏈中哪些公司投資價值更高。這是石波所說的第二個方法“產業鏈研究方法”。
“為了研究新能源汽車,我們會到動力電池的檢測機構去調研,并對相應公司進行分別調研。通過它們了解上游企業,弄清上下游行業間的關系,找到哪些行業在產業鏈中處于核心。”石波表示。
第三個方法是對表法。“研究企業要把它跟競爭對手中的標桿企業做比較。國內找不到,就從國際上找。從盈利模式、商品和財務數據上對比,了解其核心競爭力,能否長大。我們會對財務數據的每一個指標,包括貨物周轉率和資產回報率,成長性及市場空間作全方位對比。”
第四個方法,是強調草根研究。“研究一家公司時,我們有時會作為它的消費者,比如購買iPhone和漢王電子書這些產品,去了解其渠道,通過終端了解銷量,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去判斷其品質。”草根研究成為其他研究的重要補充。
石波說,研究能力的提升,比業績和規模的提升更重要。“短期的業績和規模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5年、10年后是否還能提供持續的回報。”
關注供不應求行業
正是憑借“研究先行”,從研究的角度去培養投資能力,石波所在的尚雅花大力氣研究新經濟領域。如今,在新能源、低碳經濟、智能電網、LED、3D和手機支付等領域,尚雅的研究都處于行業前列。
2009年對低碳板塊、2010年對3G板塊的扎實研究和超前介入,使尚雅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我們很早就判斷今年是震蕩市,不過市場比預計的還悲觀。在操作上,采取了倉位中性的策略。所投資的中小上市公司,如中小盤科技股,帶來了較高的超額回報率。”
石波認為,下半年市場會回到3000點均值,維持在一個相對中性的空間。
“我們投資的是公司的資產回報率,而不是當期業績或市盈率。重要的是3年以后看它的現金流是否還會增長。”石波稱,他們更關注處于拐點行業的支點公司,并從中尋找有10倍增長潛力的公司。
具體行業上,他更看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會。“這個階段更關注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生產力提升。”他表示。
他所說的行業多處在供不應求的領域,如教育、醫療、健康衛生和金融服務,還有低碳、LED、電池和環保等行業。“很多行業的拐點已現。”石波這樣判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