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亮
剃頭師傅的挑子——一頭熱!
縱觀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新基金的發行,用這句話來形容實在是再貼切不過。然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這種無奈背后又蘊藏著一種利潤來源方式(依靠被管理資金管理費用的收取)造就的無奈!
贖回倒逼發行
“如今我們發行新基金就是這樣悲慘,有些同行的產品甚至無人問津,但是我們又不得不發!”對于普遍遇冷的新基金發行,滬上某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市場部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此表示,“沒辦法,我們是依靠管理費生存的,現有基金遭遇贖回,只能靠新基金補充血液!”
顯然,2009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短暫小牛市行情讓投資者喜笑顏開,而不少在2008年大跌中凈值出現下滑的基金表現也逐漸回暖。但是好景不長。在A股市場步入2010年之后,突然變臉調頭向下,各類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的凈值普遍出現大幅下跌,隨即而來的就是基金投資者的贖回大潮。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各類基金份額變動情況來看,大部分基金顯示為凈贖回狀態,其中股票型基金有62只出現凈申購,119只出現凈贖回;混合型基金有57只出現凈申購,102只出現凈贖回。僅有三成偏股型基金獲得青睞,實現了凈申購,近七成股基遭凈贖回。
“公募基金依靠管理費度日,所以管理資金的規模將決定公司生存狀況的標準。”某離開公募轉投私募的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一旦出現大幅贖回,基金公司所能收取的管理費就會大幅下降,依靠新基金的發行來補充血液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悲觀后市的“硬發”尷尬
顯然,從公募基金的生存法則而言,在遭遇現有產品的贖回之后通過新基金的發行來彌補管理費的損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自己都對后市不看好的時候,卻依舊大肆發行新基金,讓更多的投資者將自己的腰包掏出來購買基金,就顯得有些不負責任了。
資料顯示,截至6月30日,上半年新成立基金達到了66只,不過新基金雖然成立很多,但發行總規模卻僅有1061.15億份,平均單只募集規模為16.08億元,這讓人明顯感覺到基金發行熱度僅限于密集度而已。為此不少公司選擇自購來保證基金發行不至于失敗,而這背后正是由于公募基金自身的話語權旁落之后所帶來的投資者的不信任。
近期不少公募基金紛紛披露了半年度策略,相比年初伊始之時的信心滿滿,公募基金幾乎清一色的選擇了震蕩、看不太清楚、注重個股的選擇、結構性機會等字眼。顯然,在這些曾經叱咤風云于中國A股市場的公募眼中,接下來的半年市場到底會如何演繹,他們很悲觀。
“既然對后市不看好,為什么還要逆市發行新基金呢!”有投資者如此向記者表達自己的疑問。
格局轉變 公募基金話語權旁落
上述投資者似乎一語道破了當前公募基金所面臨的困境。新基金資金的增量資金減少只是 “內憂”,而股改帶來的流通盤擴容和源源不斷的新股發行則成“外患”。與成本極低、數量巨大的產業資本相比,基金的力量已經處于劣勢。據統計,2009年末偏股型基金資產凈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下降到了14.75%,而在2007年末,這一比例是32.53%。而分析人士預計,到2010年底基金持股比重將不足10%。
顯然,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主導市場格局在2008年股改推進后發生了很大轉變。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為,在產業資本天量籌碼的威懾之下,在失去資金優勢后,基金只能被動跟隨。今年以來基金屢屢嘗試主題投資、區域熱點等題材股,體現出緊跟市場步伐的意圖。基金不敢輕易偏離市場熱點,對于估值已低但權重巨大的大盤藍籌,基金已顯得有心無力。
為此,不少公募基金內部人士也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無奈。“我們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無疑是在下降的,所以我們未來能募集到的資金將更為有限。”
而上述轉投私募的公募人士更是直接向記者坦言,“公募基金現在話語權的旁落讓公募基金的收益在未來時間內將會逐年下降,市場博弈的力量逐漸增多,將導致公募基金的吸引力也會逐步下降。”該人士稱,“在不看好后市的時候發行新基金,無疑將更受到質疑,因為他們有建倉時間限制,有倉位限制,盡管有股指期貨等做空工具,但是公募何時可以運用依舊是個問號,公募基金這種依靠管理費的模式背后的道德缺失將進一步外化。”
的確,公募基金依靠收取管理費的生存法則一直以來被市場所唾棄,但是在不看好后市的時候,依舊只顧及自身的生存而發行新基金無疑已經讓投資者感到不滿。或許只有等到公募真的實行管理費率浮動制,公募基金才能真的煥發又一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