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分析員 楊秀紅
6月29日,滬指突破盤整格局,狂跌百點。
指南針全贏數據顯示,當日機構資金凈流出超140億元。而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上半年,機構資金每日平均凈流出額也僅有43億元。此前三次百點暴跌,每次機構拋售金額均在百億元以上。
各大行業板塊也跌幅慘重,房地產、銀行等權重板塊,尤為機構減持重點。
盡管機構奮力出逃,但百點長陰的殺傷力依然強勁。據Wind統計,該日348只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偏股型基金)中,有8只跌幅超過5%,一向以投資優異著稱的華夏系基金受傷不輕,旗下基金占據3席。
四次百點陰線涌出700億
6月29日,滬指做出方向性選擇——繼續探底。
此前的幾個交易日,滬指日K線已經連續收出5顆變盤十字星。短期內市場積蓄的空方力量在29日集中釋放,滬指再度創出百點長陰,并擊穿2481點創出年內新低。
對于市場調整主因,分析人士歸因為以下三點:一是農行定價區間塵埃落定,其發行節奏穩步推進令市場恐慌;二是銀行銀根緊張,急于回籠資金的傳聞彌漫市場;三是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交割的“交割日效應”令股指重挫。
從資金面來看,29日機構資金凈流出143億元。對比可知,上半年機構資金每日平均凈流出額也僅有43億元。
百點暴跌夢魘并非首次現身。自4月16日股指期貨推出以來,市場陷入了一場深度調整,至今共發生4次百點暴跌,分別為4月19日、5月6日、5月17日和最近的6月29日,對應跌幅依次為4.79%、4.11%、5.07%和4.27%。
此前三次百點暴跌中,機構拋售金額均在百億元以上。其中,尤以4月19日即股指期貨上市次日,滬指下跌點數最多,達到150點,機構拋售近300億元。滬指當日擊穿3000點重要關口,拉開了二季度暴跌的序幕。
在6月29日暴跌之后,30日滬指慣性下探,34億元機構資金在當日繼續出逃,滬指盤中跌穿2400點,再度刷新年內新低,2010年上半年A股市場慘淡收官。
主拋地產、銀行、煤炭
四次百點暴跌中,遭遇最嚴重打壓的是銀行、地產、煤炭等權重板塊。
6月29日,各行業板塊普跌,教育傳媒、電子信息、房地產、券商、有色金屬等板塊領跌,跌幅較小有保險、電力板塊等。
當日盤后資金流向數據顯示,機構賣出的前五大板塊依次為房地產、電子元器件、銀行、電腦電子設備和煤炭及煉焦行業。其中,房地產板塊凈賣出金額最多,達到13億元。在機構的拋售下,上述板塊29日的跌幅均超過5%。
對比此前三次百點暴跌當日機構主要拋售的板塊,我們發現,29日機構減倉的板塊出現了一些變化。
據統計,此前三次市場單日暴跌逾百點的交易日中,機構拋售的前五大板塊全部為權重板塊:房地產、銀行、煤炭及煉焦、證券保險和普通有色。
29日,機構雖然繼續賣出銀行、地產和煤炭股,但是減少了對于證券保險和普通有色行業的減持力度,轉而賣出電子元器件和電子電腦設備兩大行業股票。
在房地產調控逐步深入的上半年,房地產及與之密切關聯的銀行板塊成為了機構手中的燙手山芋。而隨著權重板塊的估值已經達到歷史低位,前期股價漲幅較高的中小盤概念股開始補跌之旅。
機構拋售電子元器件行業,主要因為目前其估值水平過高。在23個申萬行業中,電子元器件行業的市盈率一直高居榜首,當前的滾動市盈率(TTM,以最近12個月的每股盈利計算的市盈率)已經超過500倍。
華夏系基金最受傷
暴風雨過后,兩市一片狼藉。不僅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很多機構也難逃被套的命運。這從偏股型基金的凈值變化中可見一斑。
6月29日,62只指數型基金中有48只基金跌幅超過4%。
此外,考驗基金經理主動管理能力的348只偏股型開放式基金(按照Wind分類,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有8只基金的跌幅超過5%。其中,一向以投資優異著稱的華夏系基金遭遇滑鐵盧,旗下基金在上述8只基金中占據3席,包括華夏大盤、華夏復興和華夏優勢。
基金“帶頭大哥”王亞偉執掌的華夏大盤為何慘遭“熊掌”蹂躪?這或許和其較高的倉位和持有的強勢股“補跌”有關。渤海證券監測數據顯示,6月25日,華夏大盤的倉位達到78%,華夏復興和華夏優勢的倉位高達95%。其中,華夏大盤精選重倉持有的中恒集團、廣匯股份、樂凱膠片等股票,近期尤其在百點長陰中大幅下挫。
29日跌幅超過5%的基金還有泰信優質生活、中郵核心優選、鵬華盛世創新、富國天瑞強勢精選、寶盈策略增長。
這些基金都倉位過高。如當日跌幅最深的泰信優質生活,在渤海證券的監測中,其倉位高達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