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私募網研究中心
自己炒股跑不贏,委托公募靠不住,經歷2008年大熊和2009年小牛的高凈值投資者越來越傾向于投資陽光私募。但是,在開始陽光私募基金投資之旅時,卻發現依然有三個糾結需要處理。
糾結之一:收益率
陽光私募基金需要提取20%的業績提成,這對于習慣付固定管理費的公募基金投資者來說,無疑類似從免費大鍋飯改成了付費吃小灶,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但能否吃到更可口的飯菜?誰都沒底。
我們的調查顯示,投資者選擇陽光私募基金更加關注收益率,而且他們都有購買公募基金的經歷,對兩種基金在過往時段的不同表現和不同期望值使得他們在決策時更加躊躇。
“選擇私募就是為了獲取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這已經成為私募投資者的共識。但是,這種思路其實很有偏頗。
解決之道:
資本市場無常勝將軍,從最近兩年來公募、私募基金的業績對比來看,呈現出交互的狀態。2008年私募勝出,2009年私募跑輸。在未來,公募、私募基金的對決還將繼續。
此外,私募基金個性化的投資對于高凈值的投資者來說尤其重要,雖然成本的更多付出并不一定意味著收益率的提升,但以謀求絕對收益的私募基金無論其管理風格如何,終極目標要比公募明確得多,最終會體現在凈值的差別上。
私募基金作為一種投資品種,其理財屬性要求投資者在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自身的經濟基礎和理財需求。
在長期的投資過程中,基金短暫收益率并非是必要條件,而僅是一個參考因素。太看重收益率反而會在投資過程中錙銖必較,影響自己決策的同時也會破壞投資心態。
糾結之二:基金選擇
目前市場上有來自160多家私募公司的400多只非結構化陽光私募基金,收益排名各不相同,基金經理良莠不齊,而且不同基金公司的不同產品,也會在客觀上造成投資者選擇私募基金的困難。
投資者對私募基金的選擇深表困惑,還在于業績排名靠前的私募基金或名氣較大的私募經理,因其產品受捧會抬高投資門檻,甚至會出現一份難求的現象。比如和聚系列今年以來連發4期產品,而新近發行的和聚5期門檻提高到150萬元;再如新價值系列的新發產品新價值12號投資門檻為300萬元,仍然一份難求。
解決之道:
選私募其實就是選擇私募經理,而選私募經理的人品更勝過選私募的產品。選擇那些媒體曝光度高的私募經理和過往背景清晰可查的私募經理,不失為一個簡單的方式。
而在進入對沖時代后,資本投資的專業性和多元化對市場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陽光私募基金的高專業化程度,更凸顯出投資顧問的重要性,因此在選擇私募基金時具備必要的基金常識就非常必要。
糾結之三:認購程序
與購買公募基金不同的是,信托化的陽光私募基金認購的程序更加復雜,不僅渠道狹窄,而且還涉及簽合同等事項。
長達60多頁的信托合同和超過100多項的條款,對于投資者來說,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我們的調查顯示,有100位投資者認為認購程序太為復雜,不能完全看懂陽光私募基金的信托合同;另外39位投資者能完全理解信托合同,并可以接受認購程序。但是,在接受調查的139位投資者中,對于資金進賬但信托合同不能及時到手而有擔心的竟有134位。
解決之道:
陽光私募基金畢竟是一個新鮮的事務,投資者尚有一個認知的過程,在發展過程中尚需完善。比如,投資者簽約后就需要打款,而信托公司的簽約蓋章后的合同返回至少需要20個工作日。這段時間空白,對于投資者來說,手中僅有一份打款憑證,內心的不安確實可以理解。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