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卓卿 北京報道
公募基金明星經理人出走“私募”熱潮并未退卻。
今年2月份,公募基金元老孫建東離開服務多年的華夏基金,轉戰私募界,創立北京鴻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截至5月14日,盡管同期大盤慘跌,成立于4月9日的鴻道1期凈值依然為正,為1.0045元。而孫建東唯一的發聲渠道——他的博客也成為市場各方尤為關注的對象。
然而,昔日的明星公募基金經理并不是個個如孫建東這樣“華麗變身”,公募大佬們轉投私募后的業績也出現不小分化。
剔除成立未滿6個月的私募基金,以近6個月私募業績排名為參照,好買基金一項針對25位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只有8位基金經理公私募業績排名都在行業前1/2水平。其中,匯利的何震以及尚雅的石波在公私募任職時均能保持在行業前1/4的優秀業績。
猛栽跟頭型
并不是所有公募基金經理都適合轉做私募。
好買基金的研究數據顯示,有12位公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基金后,業績出現了下降,其中兩位出現較明顯的倒退,從行業前1/4跌至行業后1/2。淡水泉的趙軍及奕金安的靳奕便是這幫失意者中的典型代表。
在轉投私募之前,趙軍歷任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分析師、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豐和經理、研究總監、機構投資總監、總裁助理,在公募領域成績突出,樹立了良好的業績口碑。在轉投私募之后,趙軍也以極強的號召力順利發行了多款陽光私募產品。業內人士估計,淡水泉現今的規模超過20億元。
而一向奉行“反向投資和行業輪換策略”的淡水泉近半年表現十分慘淡。截至4月底,趙軍旗下多個產品近半年的收益率均出現負值,位列300多只私募基金的后1/4,同期業內排名靠前的幾個私募產品收益率均超過50%。
此前曾有私募界人士向記者表示,淡水泉將押寶二八行情作為本年度投資的重頭戲,藍籌行情的遲遲不來及大盤突如其來的暴跌最終讓2010年的趙軍失意不已。
作為私募界為數不多的女性掌門人,奕金安的靳奕在變身之后同樣遭遇尷尬。在公募領域,她的業績可以遠遠超過中等水平,在轉投私募界之后只能在后1/4望洋興嘆。
對此,壹私募網研究員陳尚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之后業績由好變差的原因很多,“私募基金產品設計靈活,操作空間較大,對于基金經理從資產配置、行業配置到個股配置的水平要求更高,業績差異加大也在所難免。這關系到陽光私募投研團隊的素質,但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基金經理本身的水平問題。”
好買基金認為,在西方成熟市場,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普遍都有20年以上的投資經驗,在經驗和資本上都有了足夠累積,才敢轉投私募。中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多數基金經理的過往投資業績時間較短,同時公募與私募投資體制上的不同決定了在公募時期的業績不一定能代表未來在私募取得成功。
如魚得水型
事實也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
調查顯示,共有10位基金經理在從公募基金轉投私募基金后,業績行業排名有所上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聚投資的李澤剛,在轉投私募前,李澤剛在公募的加權平均排名為行業后1/4,而到了私募后業績急速躥升到了行業前1/4位置。除了李澤剛,合贏的曾昭雄以及景泰利豐的張英彪,在從公募轉投私募后業績進步也較顯著,業績均從行業后1/2提升到前1/4。
作為由公轉私的明星代表,李澤剛因為兩次市場深幅調整中均逆市大漲而頗受關注。他的第一個私募產品于去年7月份問世,他曾向記者坦言,有些后悔沒有早點從公募出來,加入到2009年的那個牛市中去。
盡管今年以來市場維持震蕩甚至下跌的態勢,但是李澤剛依然表現不俗。截至4月23日,和聚1期在他的掌舵下近6個月收益超過40%,他也由此被認定為2010年的業績黑馬。而在此前的公募界,作為泰達荷銀基金基金經理的李澤剛的綜合排名并不能擠進前3/4。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彭曉武將這種“怪象”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公募基金的體制不適合這些投資經理人。“在公募領域,有些基金經理受公募產品契約、投研流程、相對排名壓力等方面限制,自己的投資特長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而進入私募后就自由很多;私募基金規模小,也給操作帶來很大的方便;當然,私募基金公司激勵比較多,做自己的事業,經理人都更有動力。”
合贏投資的曾昭雄同樣是成功轉身的范例,他任公募基金經理時管理的最后一只基金為信達澳銀領先增長,任期排名位于后10%,而他在私募近一年來排名為前10%。他向記者表示:“堅定看好消費板塊是合贏投資半年以來穩步走強的最主要原因。”
在公募私募業績均處領先的上海匯利資產總經理何震則笑言,自己只是運氣好罷了,他說:“這還關系到適應能力的問題,也許經過一段時間,很多由公轉私的基金經理都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