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四產品躋身月度前十 短炒私募顯劣勢業績落伍
第一財經研究院 中國陽光私募基金數據中心
經過了半年多的橫盤,滬深股市最終選擇了向下突破。此輪跌勢會不會是一次較大周期的走熊,抑或是再一次的假摔,現在還很難定論,對于多數私募來說,4月只是輕踏到熊尾巴,真正的凈值考驗要到6月初的榜單才能揭示。
近一月排名:陽光私募跑贏大盤
最近一個取值月,整個滬深股市走出了一個倒V字形的走勢,先抑后揚特征明顯,以創業板股票為首的小盤股演繹最后的瘋狂,而大盤藍籌卻拾級而下。在這種態勢下,私募或者繼續鋌而走險,或者退而避戰,整個月度排名并未出現很大的亮點。
在統計時段,大盤從3067.75點跌到了2979.53點,跌幅為2.88%,納入第一財經·中國陽光私募排行榜統計的323個私募產品的月度虧損率為1.62%,跑贏大盤1.26個百分點。
本月整個私募呈現幾個特點:
第一,尚雅系列一騎絕塵。尚雅旗下四個產品一舉奪得月度排名中的第二、三、五、六名。尚雅在私募中以喜愛招募具有行業經驗的分析師著稱,喜好新能源、新經濟模式的個股,這確實很契合前期的中小盤創業板的小熱潮。
第二,需關注凈值增幅和絕對回報的概念。月榜靠前的部分產品凈值情況不容樂觀。如第七的鑫鵬1期和第十一的世通1期虧損嚴重。類似情況還有道合的2個產品。
第三,部分交易型私募,本月排名出人意料位置落后。如擅長短炒的博頤精選和鑫蘭瑞,本月業績均不理想。
第四,隨著私募規模化進程,同一家私募之間的業績差距開始拉大。這一方面是有些大型私募針對不同的客戶,開始開發不同業績風險偏好的產品或不同投資主題的產品,另一方面是有些私募基金在交易上也確實遇到了流動性風險,不得不購置不同的組合。如此出現一個隱憂,就是對于私募產品購買者來說,可能會挑到了好私募卻不一定買對了好產品,這需要私募投資公司做足工作。
相對于323只私募基金,255家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平均凈值跌幅為-0.56%,整體要優于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本月排名靠前的都是一些小公募,從規模上看,很多管理資金也就在三五億元的小公募,實在和私募基金沒有多大的區別。從這個意義上看,在中小型公募和大型私募之間,公募私募是全面對決的態勢。
近兩年排名:私募基金值得投資
大盤從2008年4月的3094.65點到今年4月的2979.53點,實際變化很微小,指數只下跌了3.72%,而110個具有兩年業績展示的私募基金產品的平均業績回報率為正的26%,遠遠跑贏大盤。同期,121只股票型公募基金取得了8.58%的正回報,通過兩年的業績盤點,可以得出整體上私募基金勝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勝于大盤的結論。
從近兩年的業績看,在私募基金中,已經形成了尚雅、新價值和朱雀輪流坐莊的格局,業績前十名幾乎都被這三家包攬,其中,尚雅和新價值更勝一籌。
其次,龍騰、博頤精選、淡水泉、從容等產品的業績也緊緊跟在后面。可見,部分優質產品具有穩定的業績表現。另外,除了一些業績極端靠后的私募基金外,私募基金從長期看,業績出現了平均化的特征,業績優秀的私募和業績中游的私募產品之間,差距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這么大,私募基金經理投資稍有不慎,排名就會發生變動,憑業績求生存的潛規則使得私募競爭日益激烈。
反觀公募產品,除了華夏基金和銀華基金的幾個產品,其他大都是每家公募基金都有一個產品靠前,分布并沒有明顯的規律。如景順長城、泰達、長盛、上投摩根、海富通、工銀瑞信等都有一兩個產品擠入前二十,使得投資者在挑選基金產品時頗費思量。
規模競爭勝過業績排名
從第一財經·中國陽光私募基金榜單總體排名看,現在私募之間的比拼開始從業績競賽走向了規模競賽。小型私募,一兩個產品的私募基金經常可能在階段性排名中奪人眼球,但是這種業績爆發如果不能及時轉化為規模優勢,實際上對于這些私募基金公司的發展來說意義不大。當然,如果有些私募投資公司力求打造的就是小型的、有特色的理財機構,這也未嘗不可。但通常公司要進入市場化操作,規模是非常重要的。唯有規模,才能實施人才激勵機制;唯有規模,才能有抗風浪能力;唯有規模,才能樹立優良品牌。
若把第一財經·中國陽光私募基金業績排行榜發布的2008年作為中國私募基金投資的元年,經過短短不到三年的耕耘,中國的證券投資類私募基金中的佼佼者已經具有了向公募基金挑戰的實力,資金管理規模達到幾十億元的公司已有數家之多。私募呈現越發誘人的吸引力。
事實上,從最近各大證券公司獎金季后的人才流動情況看,私募基金投資管理公司已經成為分析師人才流動的另外一個目的地,從賣方到公募基金再到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和分析師的職業路徑,現在已經出現了變化,私募基金已經開始直接從證券公司、保險機構、公募基金挖人。中國的證券投資界已經開始呈現出更加多姿多彩的競爭格局。